高建勛
(蒙西華中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湘贛指揮部,江西 新余338000)
蒙華鐵路九嶺山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全長15 372m,全隧道Ⅱ級圍巖805m,Ⅲ級圍巖4 520m,Ⅳ級圍巖1 492m,Ⅴ級圍巖573m,Ⅱ、Ⅲ、Ⅳ、Ⅴ級圍巖分別占全長的57.21%、29.38%、9.69%、3.72%;設置2座輔助坑道,長度分別為1 707m、1 607m,均位于線路左側。隧道洞身穿越地層主要為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隧道最大涌水總量為40 108m3/d。主要不良地質有斷層破碎帶(斷層6條,節理密集帶4條)、巖爆、軟巖大變形、地熱等【1】。
根據施工現場施工工況以及技術、經濟比較,最終選定中鐵五新生產的CPH25B車載式濕噴機,詳見圖1。濕噴機技術參數為車長9 450mm、寬2 500mm、高3 380mm,額定重量為160kN(16t),噴射高度為16m,寬度24m、噴射方量為25m3/h。
隧道初支噴射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為C25,為了使混凝土的質量滿足施工現場要求,現場使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根據試配及強度試驗,配合比水用量確定為189kg/m3,水灰比選用0.38,噴射混凝土配合比計算結果見表1。

圖1 車載式濕噴機圖片(單位:m)

表1 計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
噴射混凝土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其攪拌時間應不小于1.5min,采用液體速凝劑,嚴格按施工配合比進行操作,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8~13cm。
運輸采用混凝土運輸罐車,隨運隨拌。噴射混凝土時,多臺運輸車應交替運料,以滿足混凝土的供應,混凝土拌合料的停放時間不得大于30min。混凝土拌和料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
粗骨料應采用堅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或兩者混和物,嚴禁選用具有潛在堿活性骨料。噴射混凝土中的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6mm,骨料級配宜采用連續級配。按重量計含泥量應大于3%,泥塊含量應大于0.5%。
細骨料應采用堅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細度模數應大于2.5,含泥量應大于3%,泥塊含量應大于0.5%。
外加劑應對混凝土的強度及圍巖的黏結力基本無影響;對混凝土和鋼材無腐蝕作用;對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影響不大(除速凝劑和緩凝劑外);吸濕性差,易于保存;不污染環境,對人體無害。
1)噴射混凝土作業應采用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分段長度不宜大于6m。噴射時先將低洼處大致噴平,再自下而上順序分層、往復噴射,直至滿足設計厚度。
(1)噴射混凝土分段施工時,上次噴混凝土應預留斜面,斜面寬度為200~300mm,斜面上需用壓力水沖洗潤濕后再行噴射混凝土。
(2)分片噴射要自下而上進行,并先噴鋼架與壁面間混凝土,再噴兩鋼架之間混凝土。邊墻噴混凝土應從墻腳開始向上噴射,使回彈不致裹入最后噴層。
(3)分層噴射時,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h后再進行噴射時,應先用風水清洗噴層表面。一次噴混凝土的厚度以噴混凝土不滑移不墜落為度。
2)噴射速度要適當,以利于混凝土的壓實,起始風壓達到0.5MPa后,才能開始操作,并據噴嘴出料情況調整風壓。一般工作風壓:邊墻0.3~0.5MPa,拱部0.4~0.65MPa。
3)噴射時使噴嘴與受噴面間保持適當距離,噴射角度盡可能接近90°,噴嘴與受噴面間距宜為1.5~2.0m;噴嘴應連續、緩慢作橫向環行移動,一圈壓半圈,噴射手所畫的環形圈,橫向40~60cm,高15~20cm;若受噴面被鋼架、鋼筋網覆蓋時【2】,可將噴嘴稍加偏斜,但不宜小于70°。
4)隧道開挖后應及時初噴混凝土,混凝土終凝到下一循環爆破作業間隔不得小于3h。
無拱架地段為Ⅱ、Ⅲ級圍巖,為避免初支表面出現凹凸情況,對噴射工藝順序進行調整,作業順序為先將洞壁周邊"凹"坑大致噴平,基面處理完畢后,再自下而上順序分層、分段往復噴射,如噴射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均不發生變化,采取濕噴機的噴射方量控制在25m3/h以內;如現場混凝土塌落度較大采取噴射方量控制16m3/h以下,工作風量控制最大的參數噴射,有利于將混凝土通過高壓吹散,防止初支面出現凹凸現象,保證初支面的噴射質量。
4.3.1 無滲水地段噴射施工
對于無滲水地段采取噴射兩側拱架拱腳、初噴拱頂、初噴兩側邊墻,然后再噴拱頂,來回往復噴射待(噴射方量控制在20~25m3/h),噴射至拱架表面距設計剩余5cm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噴射(噴射方量控制在8m3/h)直至將初支面噴平順【3】。
4.3.2有滲水地段噴射施工
有水地段,對于集中股狀水提前埋管引排處理,噴射方式大致與無水地段相近,為了確保有水處噴射混凝土能夠與拱架黏結,一般采取在開始時對有滲水處進行初噴,使拱架和鋼筋網片表面能夠黏結部分混凝土,在無滲水拱架噴射趨于完畢后;對滲水處先噴射1層速凝劑,待1~2min過后開始對滲水處進行噴射(噴射方量控制在12~16m3/h)待初凝重復上述工藝直至噴射至拱架表面距設計剩余5cm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噴射(噴射方量為8m3/h,)直至將初支面噴平順。
1)噴射前應仔細檢查噴射面,如有松動土塊應及時處理,噴射中當有脫落的土塊或混凝土被鋼筋網架住時,應及時清除后再噴射。機械手應布置在安全地帶,并盡量靠近噴射工作面,便于操作員隨時調整風壓。
2)噴射完成后應檢查噴射混凝土與土質表面粘結情況,同時測量其平整度和斷面,并將此斷面與開挖斷面對比,確認噴射混凝土厚度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當有空鼓、脫殼時,應及時鑿除,沖洗干凈后進行重噴或采用壓漿法填充。
3)在噴射側壁下部時,需將上半斷面噴射時的回彈物清理干凈,防止將回彈物卷入下部噴層中形成“蜂窩”而降低支護強度。
4)噴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時,洞口噴射混凝土應有防凍保暖措施;作業區的氣溫和混合料進入機械手的溫度均不應低于5℃;在結冰的層面上不得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
噴射混凝土初凝后,進行人工修整,鏟除結固、凸出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在終凝2h后開始灑水養護,每天3~4次,保證濕潤狀態,當溫度低于5℃時,禁止灑水。
通過車載式濕噴機使用中施工工藝和方法的改進,既有效地解決了濕噴機械手在長大隧道實際應用的問題,又提高了噴射混凝土施工質量,避免后期因噴射混凝土平整度造成隧道隱患的發生,既保證隧道施工質量,又加快了隧道施工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