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俊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廣州510220)
地鐵工程施工過程較為復雜,項目進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一旦這些風險爆發則會拖延整個項目工期,不僅會導致項目成本大幅上升,還會使城市的社會秩序被打亂,給交通帶來嚴重不便。所以,在地鐵項目中,安全風險控制是重中之重,只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遵循,才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覆蓋各個施工環節,實際安全控制狀況將直接對項目的整體管理質量造成影響。現階段,我國地鐵工程建設規模持續擴大,相繼出現一系列安全質量問題,在此背景下,安全管理成為社會各界高度熱議的話題。由于而地鐵施工環境復雜,所以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難度。地鐵施工中必須明確安全管理內容,創建具有可行性的管理目標,引入合適的風險管理手段,從而實現對地鐵施工全階段的安全管理。
地鐵建設具有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如下3點:(1)地鐵車站建設環境復雜,廣泛使用到淺埋暗挖法等多種技術手段,伴隨施工作業的持續推進,若遇到十字路口等車流量較大區域,極容易對正常交通運行造成影響。地下管網分布較廣,通過淺埋暗挖法展開施工作業時,常遇到穿越河流、管線等問題,隨之加大了施工風險。對此,為確保地面的穩定性,避免其出現坍塌現象,就必須做好保護工作,全面確保地下管線、道路等周邊環境的穩定性。(2)地鐵施工作業中伴隨明顯的風險,從建設區域的角度來看,多位于城市核心地帶,加之工程結構的復雜性,加大了施工風險,存在大量不可預見因素。相關數據表明,在各類型地鐵事故中,因地下線施工而引發的事故已經達到總量的96%,僅有少部分源自于地面線等施工環節【1】。地鐵沿線穿越大量城市核心區域建筑物,工程風險隨之加大。(3)地鐵建設工程量大,常遇到大面積拆遷等問題,為確保各生產要素達到協調狀態,改修與改線作業必不可少,在原有施工作業的基礎上加大了工作量,且明顯提升了地鐵建設難度。
我國地鐵工程規模正逐步擴大,在此環境下地鐵施工安全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在相關法律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為地鐵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導,有助于規范所有施工人員的操作行為。當然,地鐵施工環境復雜,依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從成因來看,與前期調研缺乏全面性、設計方案缺乏合理性等因素有關,且整個施工過程中并未采取風險評估措施,最終引發安全事故。例如,2018年某路段出現大規模內澇,經相關人員調查得知,與前期勘察與準備工作不到位有直接關系,從而制約了排水能力,最終形成內澇。由于地鐵線路普遍建設在城市核心區域下方,車站建設在道路交叉處,該區域的地下管線分布數量較多,空間關系復雜,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不利于正常施工作業;同時,地鐵施工周期較長,在缺乏安全管理的情況下,更容易引發安全事故【2】。原本存在的各類不確定因素,隨著施工作業的持續推進,極容易誘發安全事故,若要有效避免這一問題,最為關鍵的是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現在地鐵已經廣泛普及到各個城市,且很多城市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地鐵網絡。進行地鐵工程修建勢必會給周邊環境帶來影響,因此在前期準備時就必須對施工環境進行詳細勘測,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書,排查出所有可能爆發的風險,熟知周邊地質條件、水文條件、交通通達度等內容非常重要。同時,在真正施工前還需保證所有施工操作均能夠遵循當地相關法規及文件的要求,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地質、建筑、管線以及周邊環境展開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擬定為專門文件,為日后所借鑒【3】。如表1所示為所需勘測的具體內容。

表1 風險調查范圍參考表
建立重大安全風險排查評審動態防控體系可從以下2方面著手進行:
1)應安排施工單位旗下的負責部門詳細排查所有項目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給所有排查的風險建立等級、衡量其管控難度,并立足于設計、監管、控制與施工4方面制定解決策略。
2)項目部與監理部必須定期調整安全風險點,在施工現場擺放宣傳知識,并公開重大風險源與管理措施內容以及相關主管人員,要求所有主管人員都要掌握風險管理內容,并組織專門人員定期對項目風險管理狀況展開評價,提出整改要求,逐步形成全面、系統、全員參加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
強化實施過程的控制、監督與反饋是地鐵工程施工階段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如下所述:
1)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注重現場檢測,實時檢測施工團隊的風險管理進度與狀況,并及時進行反饋。項目單位應派遣專業檢測機構展開實時檢測,要求檢測機構依照項目設計文件與要求、參照以往經驗制定出全面的檢測管理方案,并將方案分享給設計單位等,避免因了解不足出現遺漏之處。除此之外,檢測機構還需要定期將所有檢測數據反饋給當地的政府下屬部門,政府部門也應建立專業檢測系統與應急系統,全面、系統地進行防范。除此之外,所有的施工場所都應配備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操作人員施工過程中實時監控,尤其是要派遣專業人士員實時檢測風險巨大的內容。
2)注重專項檢查、日常檢查,尤其是注重對特大安全風險隱患的監控,例如,爆破作業、起重吊裝之類的危險性較高的環節,找出爆發風險的關鍵原因,按照規定填寫整改通知,定期給所有項目開展安全檢查評分,安全評分對于施工單位的誠信評價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根據獎懲平衡的原則,對安全生產執行較好的企業進行表彰,而表彰資金則是對安全生產執行力度差的企業的懲罰。除此之外,若是某些單位反復出現安全生產失誤等問題,相關部門還應對其單位進行調查、點名通報,使其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4)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安全周例會制度,在每次例會上宣講近期發生的地鐵安全事故、公示單位承建線路中風險控制狀況、找出風險管理的不足之處,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個體身上,嚴格監管。
5)成立安全生產聯動機制,每年都需派遣相關人員與上級單位匯報施工狀況與安全管理狀況,與上級領導展開當面交流,避免信息遺漏、閉塞,從而形成多方參與、共同監督的效果,將上級單位、項目部以及法人單位均調動起來,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保障項目的安全生產。
不管是借助先進設備、工藝還是先進技術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提升項目單位風險防范能力。例如,在對圍護墻施工時借助液壓雙輪銑槽設備,該設備成槽效率更佳、安全性能更好,能夠滿足施工環境的各項需求;再如,鉆孔時可以選擇旋挖鉆機,因為該設備不僅綠色安全,且適應能力更強、效率更高;暗挖隧道時可選擇冷凍法,避免地下水滲入隧道,通過增強隧道強度,提升其穩定性能,同時如果選擇懸臂式掘進設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程度,并大大減小施工人員的工作壓力;除此之外,在過街通道選用頂管機、使用鋼套筒等先進的施工工藝,使得施工質量得到提高、成本以及環境破壞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努力提升技術、研發新型設備、提升工藝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安全事故爆發的概率,有效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關于安全教育培訓,要求施工單位每3個月帶領所有參與施工者參加風險管理知識與安全管理知識培訓,聘請專業人士(例如,項目總工程師、總監代表、甲方工程師以及安全管理專家等)進行宣講,尤其針對一些對項目影響較頻繁的內容更是需要普及防范并制定應對策略,避免風險發生時出現混亂。
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同樣需要接受相關培訓,時間也是每3個月1次,由甲方工程師負責培訓;而監理部則需要每個月對項目部普通職工展開安全知識培訓;對于新員工則更是需要項目部對其展開每日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所有的培訓都需在監理部監督下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培訓工作真正有效,而不只是形式。
現在我國地鐵施工經驗愈發成熟,社會各界都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地鐵施工中,需要全面控制安全隱患,有效避免施工險情。對此,要從地鐵工程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升現場安全管理質量,為地鐵施工創設安全的環境,確保施工質量,并使其具有較高的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