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華,梁增文,張寶璽,王述彬,董 甜,楊朝霞
(1.壽光市田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山東 壽光 262700;2.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 壽光 262700;3.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4.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4;5.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壽光 262700)
我國設施辣椒發展迅速,但是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生產管理過程中時常發生一些難以識別的病害,如設施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和條斑病毒病,這2種病害發病癥狀極為相似,往往誤診而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期,直接造成設施辣(甜)椒產量及品質的下降。本文通過對這2種病害的癥狀表現、發病規律及預防措施進行闡述,以期為設施辣(甜)椒種植者提供參考。
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主要為害辣(甜)椒的莖、葉片、果實。發病部位能深達木質部和莖部髓腔,失水嚴重,表皮下陷,變色部分較深,在發病初期一般不會造成落葉,植株上部莖葉褪綠、萎蔫,嚴重時全株死亡。在濕度大時,發病部位往往呈濕潤狀腐爛并從不定根處有黃褐色菌膿溢出,伴有細菌性病害的臭味[1]。
辣(甜)椒條斑病毒病葉片、莖稈、果實均可感病。葉片生長點產生畸形、褪綠或花葉,輪紋不明顯,隨著病害的加重,葉脈逐漸變成褐色或紅褐色,葉片功能喪失,甚至干枯脫落。莖稈染病,在莖稈比較嫩的部位產生褐色病斑,縱剖維管束變褐,莖基部表皮也變褐,初生病斑細長,后期病斑逐漸擴大,嚴重時可造成植株上部干枯死亡,出現枯頂現象。果實染病出現畸形或不規則的褐色壞死斑。
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病是由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引起的細菌性病害。適宜發生溫度在24~34 ℃,且低夜溫、高氮及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致病菌主要寄生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主要由植株傷口處侵入進行感染,并借助灌溉水、農事操作等傳播。設施栽培辣(甜)椒于3月下旬開始發病。連作地、排水性差、有機肥不足、氮肥使用過量的地塊容易發病。一般4—6月低溫高濕,莖稈柔軟細嫩,植株易發病。
辣(甜)椒條斑病毒病是煙草花葉病毒條斑株系與馬鈴薯X病毒復合侵染引起的病毒性病害,致病病毒致死溫度為40~46 ℃,其傳播需要相對干燥的小氣候條件。致病病毒寄生在種子或植株病殘體上越冬,通過農事操作或借助蚜蟲、粉虱、薊馬等進行交叉傳播。高溫干旱易發病,一般5月中上旬開始發病,空氣濕度較低,蚜蟲危害嚴重,有利于該病毒的傳播發生[2-3]。
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與辣(甜)椒條斑病毒病容易混淆,其區別主要表現在感染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的植株發病部位較深,維管束變黑褐色,葉片失水出現萎蔫狀,葉片上無病斑出現,莖部不開裂,但病部莖外側會長出很多不定根,濕度大時從不定根有菌膿溢出。感染條斑病毒病的莖稈上會有褐色條斑出現,但病變只限于表皮,嚴重時莖稈枯死,植株不會有菌膿溢出,也沒有異味;葉片褪綠或花葉狀;果實表現黃色至黑色凹陷斑,切開病果可見褐色條斑。
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病菌主要是在整枝打杈時病菌從傷口入侵進行傳播;其次,棚內高溫高濕或連陰天條件下易發病;再次,連作、土壤透氣性差、有機肥不足、氮肥使用過多也是造成發病的原因之一[4]。
辣(甜)椒條斑病毒病通過農事操作或借助蚜蟲、粉虱、薊馬等害蟲吸取汁液進行交叉傳播;其次,未消毒種子直接進行播種也會造成病毒的傳播和擴散;再次,當遇到連續高溫、干旱、氮肥施用過多、土壤通氣性差或栽培密度過大時也會增加發病幾率。
辣(甜)椒種植2年以上可與非茄科蔬菜進行輪作,可有效降低土壤病原菌的積累;也可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如基質培、沙培等進行種植。
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平衡施肥,避免氮肥使用過多造成植株徒長;同時,滴灌可降低棚內濕度降低發病率。一般在定植前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圈肥,施用化學肥料要注意N、P、K的平衡,通常栽培辣(甜)椒的N∶P∶K應控制在4.3∶1.0∶6.5為宜。在深冬或早春栽培辣(甜)椒盡量采用高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地溫;同時,夜溫不低于12 ℃可降低發病率。棚室內懸掛一定數量的粘蟲板,可有效防止粉虱、薊馬的發生。
對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要采取“上噴下灌”的防治策略,對條斑病毒病要采取“治蟲防病、連續用藥、衛生操作”的防治策略。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細菌性髓部壞死的防治方法:一旦發現病株,立即采用“上噴下灌”的措施防治病害,可選用0.15%四霉素水劑6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灌根可用具有內吸作用的藥劑如0.15%四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殼聚糖,或用2%春雷霉素水劑50~100倍液,或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灌根防治。
條斑病毒病的防治在苗期通過隱蔽施藥防治白粉虱、煙粉虱等傳毒昆蟲,可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在傍晚噴灑定植畦面,利用阿克泰持效期長的特性防止傳病昆蟲發生,降低苗期條斑病毒病的發病率,或用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22%氟啶蟲胺腈1 500~2 000倍液噴霧;發現零星病株,及時拔除后可用肥皂洗手后再進行其他農事操作,其他健康植株可用2%寧南霉素水劑300~4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250~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止健康植株發病。
設施椒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和辣(甜)椒條斑病毒病發病面積大、傳播速度快、病害難以控制,且這2種病害極易混淆,出現誤診,導致錯過最佳防治時期,致使辣(甜)椒減產,嚴重影響生產者的經濟效益。通過走訪、調查、分析,總結出1套區分細菌性髓部壞死和條斑病毒病的方法及防治措施(表1),幫助種植者盡快鑒別、防治這2種病害,減少經濟損失。

表1 辣(甜)椒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與條斑病毒病鑒定、防治策略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