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繆 鑫,唐 建,宋 銳,陳 娟,張 偉,何建兵
(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又名番薯、紅苕、田薯等,屬旋花科番薯屬1年生草本植物[1],具有豐富的營養,富含淀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多種氨基酸,經常食用具有排毒通便、延緩衰老、保護心臟以及抗癌等功效[2-3]。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營養豐富并具有保健價值的甘薯開始受到青睞,甘薯的選育也由原來高淀粉加工用、飼料用型甘薯向著中低淀粉、熟食品質優的方向轉變。
內江市地處川南丘區,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非常適宜甘薯種植,常年種植面積在3.79萬hm2,鮮薯年產量在86.4萬t以上[4];因此,加大選育優質、高產、營養豐富、口感細膩的鮮食甘薯新品系,對于滿足生產需要、市場需求,具有積極作用[5]。內江市農業科學院通過甘薯集團雜交法,定向選育到3個甘薯新品系:內13-17、內16-22、內17-71,并開展品種比較試驗,以期進一步篩選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系。
進行食用型甘薯新品系比較試驗的品種分別是:內13-17、內16-22、內17-71(內江市農業科學院選育),以南薯88作為對照品種。
試驗地位于內江市農業科學院試驗田,大田土壤為砂壤土,地勢平展,肥力中等。各品系于3月18日地膜覆蓋排種,6月10日采取頂端莖段進行扦插,每株扦插苗至少帶5個節,長度在25~30 cm。每個品系設置3次重復,每個小區20 m2,起壟,株行距為25 cm×80 cm,667 m2種植3 400株,10月28日進行采收,整個生育周期140 d。
甘薯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以及品質特性的測定參考《甘薯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包括植株直立性、葉片形狀、大小、顏色、藤蔓長度、粗細、甘薯結薯習性、薯形、甘薯大小、薯肉顏色、鮮薯干質量、淀粉含量以及熟食品質等。采用烘干法測定干質量,烘干率=干質量/鮮質量×100%,淀粉率=(0.869 45×烘干率-0.063 4587)×100%,淀粉含量=鮮質量×淀粉率[6]。
由表1可知,與南薯88相比,內17-71莖頂端絨毛較密,葉片中等大小,呈心形三裂葉,長勢強,藤蔓長,藤色呈紫色。內16-22莖頂端絨毛中等,葉片較大呈心形,葉色深綠,長勢中等,具有開花性。內13-17莖頂端無絨毛,但頂芽花青甙顯色呈深紫色,葉片中等大小,呈三角形五裂葉,藤蔓較細。
由表2可知,各品種甘薯表面均無缺陷和病害,內13-17和南薯88薯形均為下膨紡,皮色為紅色和粉紅色,結薯性相對集中,大中薯率較高;內17-71和內16-22均為紡錘形紫薯,結薯性較松散,大中薯率低于南薯88和內13-17。
由表3可知,內13-17折合667 m2產量比南薯88高42.31%,達到了3 352.23 kg,內17-71比南薯88低2.44%,但無顯著差異,內16-22比南薯88低25.74%,只有1 672.50 kg。
由表4可知,內13-17、內17-71、內16-22和南薯88的烘干率分別為20.00%、24.58%、30.36%、33.97%。南薯88折合667 m2干薯產量最高,為765.09 kg;內16-22最低,為507.77 kg。
由表5可知,南薯88淀粉率最高(29.47%);其次是內16-22,淀粉率在26.33%;內13-17和內17-71的淀粉率分別為17.33%和21.31%。折算下來,南薯88每667 m2淀粉產量最高,為663.74 kg,內13-17為580.94 kg,內17-71為468.22 kg,內16-22為440.37 kg。

表1 各品種地上部農藝性狀

表2 各品種地下部農藝性狀

表3 各甘薯品種鮮薯產量

表4 各甘薯品種干薯產量
由表6可知,4個甘薯品種在熟食品質評價上均屬于優秀,但內17-71、內13-17、內16-22在面黏度、甜度、香味上均優于南薯88;總體看來,以內17-71的熟食品質最佳,平均分值為78.00。
隨著人們對甘薯營養保健功能的逐漸重視,食用型甘薯消費量逐步提升,但人們也對甘薯的產量、大小、薯形、風味、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試驗通過對新篩選得到的3個甘薯新品系從地上/地下部農藝性狀、產量、風味品質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內17-71,紫薯,長勢強,鮮薯產量與南薯88相近,烘干率、淀粉率適中,口感柔和細膩,熟食品質得分最高,且以中小薯為主,符合現代人們對于薯形大小、口感的要求,適宜于進一步擴大種植試驗;內16-22,紫薯,長勢中等,鮮薯產量比南薯88低25.74%,也以中小薯為主,烘干率、淀粉率在3個試驗品種中最高,因此熟食品質差于內17-71,口感偏硬,但薯肉顏色相比于內17-71更紫,適宜于進一步留種觀察;內13-17,紅薯,長勢中等,鮮薯產量比南薯88高42.31%,以大中薯為主,烘干率、淀粉率偏低,雖然熟食品質得分優秀,口感柔和,但含水率偏高,不易儲存,薯形大小也不符合現代人的要求,因此淘汰。

表5 各甘薯品種淀粉含量

表6 各甘薯品種熟食品質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