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方
(中國石化銷售華南分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6)
某長輸管道輸油站2#輸油泵為額定流量996m3/h、額定揚程245m、額定效率81%,軸功率691kW 的雙吸單級離心泵,2005 年8 月投產運行,至發生故障時已使用15 年(其間進行過一次大修)。2019 年6 月該泵正常停車,10 天后盤車時出現轉子卡死無法轉動現象,經過前后兩次檢修后恢復正常。
2019 年8 月4 日該泵正常停泵,8 月14 日輸油站人員例行盤車時發現轉子卡死無法轉動。8 月20 日打開泵上蓋,將轉子吊出檢查,發現泵大小口環在在6 點鐘、9 點鐘方向存在嚴重的摩擦現拉傷現象,現場分析為停車時介質中的顆粒雜質進入口環間隙,導致泵在盤車時口環拉傷,檢修方法只是簡單的更換大小口環。8 月25 日完成檢修回裝,啟泵連續運行480h 后停車,9 月23 日例行盤車時再次發生轉子卡死,為了進一步找準故障原因,將整臺輸油泵吊出管線返回工廠進行檢測。
檢查檢測方法總體思路為對故障輸油泵進行解體后,檢查轉子受損情況進行檢查,然后依次對泵軸徑向跳動、中開面平面度、軸承箱安裝孔與大口環安裝腔同心度進行檢測。
(1)轉子損傷情況檢查。對故障輸油泵進行開蓋檢查,發現葉輪口環、殼體口環與第一次開蓋檢查受損一致,受損部位大致分布在6 點鐘、9 點鐘方向?,F場測量大口環內徑為215.03mm,小品環外徑為214.52mm,間隙為0.51mm,符合口環間隙要求。
(2)泵軸園柱面跳動測量。將泵軸架設在2 塊V 形鐵上,利用百分表測量泵軸各園柱面徑向跳動,檢查發現泵軸無明顯彎曲變形。

圖1 泵軸園柱面徑向跳動測量示意圖
(3)中開面平面度測量。在數控臥式鏜銑床上對上泵蓋中開面及下泵殼中開面進行檢測,發現故障輸油泵上、下中開面部分取點部位平面度存在較大偏差,如葉輪腔與殼體口環腔凸臺處明顯偏低近0.48mm,其余各點平面度均在±0.05mm 以內。
(4)同軸度測量。用數控臥式鏜銑床對上泵蓋流道腔體、下泵殼流道腔體和軸承箱軸承安裝孔等關鍵部位進行測量,發現故障輸油泵兩側軸承箱內孔與殼體口環安裝腔同軸度存在偏差(上下半圓偏差0.06mm,左右半圓偏差0.15mm)。
故障輸油泵自2005 年8 月正式投運以來,至今已累計運行約75356h,距上次大修累計運行約34560h。通過以上檢查,驅動端和非驅動端兩側軸承箱定位銷孔已變形,導致兩側軸承箱軸承安裝孔與殼體口環安裝腔同軸度存在偏差(上下半圓偏差0.06mm,左右半圓偏差0.15mm),當泵轉子安裝到泵體后,大口環與小口環的徑向間隙在整個園周上形成一個橢圓,在6 ~9 點鐘位置上出現相互摩擦劃傷,進而導致輸油泵出現卡阻現象。
(1)在數控臥式鏜銑床平臺上,壓板裝夾工件,拉平中開面在0.05mm 之內,拉兩端機封孔、殼體口環孔、左右下母線均在0.03mm,重新對泵殼兩端軸承箱定位銷孔進行找正加工,使驅動端及非驅動端軸承安裝孔同軸度找正在±0.01mm 內。
(2)在數控臥式鏜銑床平臺上,以兩側軸承箱內孔為基準,找正驅動端及非驅動端殼體口環安裝腔同軸度在±0.05mm 內。
(3)更換損壞配件。更換新小口環(葉輪口環要進行激光熔覆,確保硬度≥60HRC)、大口環(確保硬度≥40HRC)。
(4)對中開面偏低的部分點位進行局部填焊后上磨床進行研磨。
(5)動平衡試驗。在徑向軸承部位支撐起整個轉子部件,按圖1 所示測量各處表面跳動值(葉輪口環在0.05mm 內)后,對轉子組件做動平衡試驗(G<=2.5)(注:轉子動平衡,允許不平衡量小于8M(g.mm),M 為轉子重量)。
(6)完成整機裝配試運行。故障輸油泵2019 年10 月中旬按上述方案完成檢修后,累計運行2100 多個小時,期間進行了三次正常停車盤車,未再出現卡死現象,各項運行參數均滿足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