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612)
新疆昆玉棒材車間在線使用18 架軋機減速機均采用稀油集中潤滑。在使用過程中,減速機漏油現象時有發生。減速機漏油不僅造成潤滑油消耗量增大、維修費用增加,而且對設備周圍環境、軋機冷卻水造成了污染。
為了解決軋機減速機漏油問題,對相關故障原因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優化設備結構、提升管理水平,從根本上解決了軋機減速機漏油問題,為車間長期穩定生產提供了保障。
棒材軋機分為立式、平式以及平立轉換式三種。根據設備使用環境,減速機漏油原因也各有不同。造成軋機減速機漏油的主要原因:(1)結構設計不合理,造成密封效果較差。(2)維修質量原因引起的減速機漏油。(3)使用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減速機漏油。
平軋機用減速機安裝形式如圖1 所示。
其常見漏油點主要在高速軸輸入側通蓋以及中分面位置。

圖1
(1)高速軸通蓋漏油的主要原因:①結構設計不合理,回油通暢。端蓋底部未設計加工回油孔、回油槽。或回油孔、回油槽位置尺寸設計不合理,回油困難,造成潤滑油從油槽中溢出。油槽及配套甩油環設計不合理,無法形成迷宮,起不到有效密封的作用。②安裝方向錯誤,引起回油困難,回油槽內油位過高造成漏油。③潤滑油量過大,造成回油困難,引起漏油。
解決措施:①合理的結構設計,確保回油通暢。端蓋底部設置一個回油孔和兩個回油槽。合理的尺寸、位置確保回油油槽保持較低的油位,防止漏油的發生。油槽深度不能太淺夠,與之相配合甩油環內齒不能太短,否則,無法形成迷宮,起到有效密封的作用。高速軸輸入側端蓋結構如圖2 所示。②正確維修,避免安裝失誤造成設備漏油。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要正確安裝,確保回油孔位置處于最下方。如果安裝錯誤,引起回油困難,回油槽內油位過高造成漏油。③正確潤滑設備,避免漏油。合理的潤滑是設備正常運行的保障,但是,過多的給油量影響設備散熱。同時,造成回油困難,導致設備漏油情況的發生。

圖2
(2)中分面漏油的主要原因:①減速機箱體生產或維修時,機械加工精度低,中分面結合位置(如唇口、螺紋加工孔處)未倒角或留有毛刺,影響箱體裝配精度。②裝配前,對中分面清理不徹底,中分面存在異物或存在局部高點,使兩箱體結合不嚴密而產生漏油。③密封膠涂抹不均勻,箱體密封不嚴密。④受力異常或長期過載使用,箱體產生變形。
解決措施:①加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箱體加工精度。合箱前,檢查中分面粗糙度滿足設計要求,表面清理飛邊、毛刺。②對于開箱維修的減速機,合箱前,檢查中分面徹底清理干凈,用銼刀修整中分面,去除表面高點,保證中分面平整。③使用膩子刀進行刮平,確保密封膠涂抹均勻。同時,對螺栓孔周邊呈環形密閉方式抹膠,保證密封可靠。④合箱后,使用檢查0.02mm 塞尺檢查中分面任意位置,塞尺不應塞入。
平軋機用減速機安裝形式如圖3 所示。

圖3
其常見漏油點主要在高速軸輸入側通蓋、中分面位置以及輸出軸位置漏油。
高速軸輸入側通蓋、中分面位置漏油原因及措施與平軋機用減速機相同。
立軋機輸出軸位置采用機械式密封,結構如圖4 所示。

圖4
立軋機輸出軸位置漏油原因:①回油管路設計不合理,造成減速機回油不暢。潤滑油油位升高,從靜迷宮上端面溢出。②機械密封設計不合理,動迷宮與靜迷宮之間、輸出軸與靜迷宮之間摩擦,容易造成靜迷宮磨損或變形開裂。從而造成漏油。③使用過程中,由于油溫較低,潤滑油流動性差,回油不暢。潤滑油油位升高,從靜迷宮上端面溢出。
解決措施:①合理設計回油管位置,必須位于接油盒最低端。選擇合適的管徑及管路敷設坡度,保證回油通暢,無殘留。②控制動迷宮與靜迷宮、輸出軸與靜迷宮之間配合尺寸,避免發生摩擦。③嚴格控制潤滑站出口油溫40±2℃。④冬季環境溫度降低時,開機前,先將潤滑油加熱至工作溫度。調整稀油站出口閥門開度,降低潤滑系統流量,對減速機、管路進行預熱。待減速機和管路恢復至正常工作溫度,再將潤滑系統流量按工作狀態進行設定,避免因油溫低造成潤滑油回流困難。
平立轉換軋機用減速機安裝形式如圖5 所示。

圖5
其常見漏油點主要在高速軸輸入側通蓋、中分面位置以及輸出軸位置漏油,回油管路漏油。
(1)平立轉換軋機減速機高速軸輸入側通蓋和輸出軸位置漏油原因及措施,與平軋機用減速機高速軸輸入側通蓋漏油情況基本相同。中分面位置漏油原因及措施,與平軋機中分面漏油情況基本相同。除以上原因外,平立轉換軋機位于成品軋制區,轉速增大,油溫升高。造成減速機箱體內部氣壓升高,也是造成通蓋、中分面漏油的原因之一。
解決措施:①正確選擇空氣過濾器型號,保證滿足流量要求。平衡減速機內外壓力。②定期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清洗,保證濾網暢通。③對于損壞的空氣過濾器及時進行更換,嚴禁使用塑料袋等物品將透氣孔進行封堵。
(2)回油管路漏油主要原因:①設備平立翻轉空間受限,平立轉換過程,金屬軟管承受額外負荷,造成接頭開裂。②由于頻繁平立轉換,金屬軟管中承受彎曲、扭轉。金屬編織網容易出現斷絲現象,橡膠層承受彎曲擠壓力,很容易破損,出現漏油現象。
解決措施:①對作業現場進行檢查,確認回油管與設備基礎,回油管與其他管路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②回油管長度留有一定余量,保證回油管不承受額外拉力。③回油管采用90°旋轉接頭與設備聯接。通過90°彎角減少對金屬軟管的彎曲角度。同時,通過旋轉接頭自由度減少金屬軟管扭轉變形。
通過對漏油點的分析、控制,潤滑油消耗量穩定降低,設備周圍作業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軋機冷卻水水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控制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環境保護治理成為企業生存的生命線。在新形勢下,加強漏油點管理、控制潤滑油有效利用,將是設備管理人員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