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祥,陳德忠(株洲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高壓氧科,湖南 株洲4000)
癲癇 (epilepsy)是一種導致大腦電活動反復、突然、短暫變化的腦部疾病,這些變化可引起各種各樣的癥狀[1]。癲癇發作會暫時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移動、思考或感覺。但癲癇發作的癥狀各不相同,它們取決于受影響的大腦細胞數量以及受影響區域的位置,如全身性強直性陣攣性癲癇發作、失神發作或部分發作[2]。在大多數情況下,治療始于抗癲癇藥,使用的藥物類型取決于需要治療的癲癇發作類型。當藥物不能控制癲癇發作時,可以考慮手術,但手術受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患者健康水平或手術可控癲癇發作可能性等因素制約[3]。因此,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討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老年癲癇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癲癇患者的資料,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 (n=58)和觀察組 (n=40)。納入標準:確診為癲癇,每月發作次數大于4次,無其他嚴重疾病。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齡 (62.5±4.2)歲,平均病程 (1.6±0.5)年;觀察組男 22例,女 18例,平均年齡 (63.0±3.8)歲,平均病程(1.5±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丙戊酸鈉 [國藥準字H20010595,500 mg×30 s,賽諾菲 (杭州)制藥生產]治療,每日3次,每次500 mg,共給予6 w。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拉莫三嗪 (國藥準字H20160513,25 mg×30 s,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生產)治療,初始劑量每次12.5 mg,每日一次,2 w后增加為25 mg每次,每日一次,共給予6 w。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后的臨床療效,其中癲癇無重復發作表現判定為控制,癲癇發作次數減少75%及以上判定為顯效,癲癇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上但不滿75%判定為有效,癲癇發作次數減少少于50%判定為無效,癲癇發作次數未減少或增加判定為加重??傆行?(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治療后使用韋氏記憶量表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4]。觀察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和護理干預。
1.4 數據分析使用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表示,采用非參數Mann-Whitney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7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7% (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和瞬時記憶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均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比較 (±s,分)
組別 n 長期記憶評分 短期記憶評分 瞬時記憶評分觀察組 40 15.2±0.3 8.7±0.5 9.0±0.6對照組 58 12.0±0.4 6.1±0.7 6.5±0.4 t 42.925 20.192 24.765 P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均發生頭暈、睡眠障礙、皮疹和惡心等不良反應,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4%,觀察組為22.5%,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 (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n(%)]
癲癇病是一種大腦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影響各個年齡段的人,也是全球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癲癇的原因可分為結構性、遺傳性、感染性、代謝性、免疫性和未知性。據統計[5],如果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多達70%的癲癇患者可以無癲癇發作,但還有約30%的患者治療藥物無法耐受或常規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反復,以致臨床療效不理想。有調查[6]顯示,癲癇患者過早死亡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三倍,因此有效及時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丙戊酸鈉是一種抗驚厥藥,在腦組織中起作用,可阻止癲癇發作[7]。這種藥物是治療癲癇的首選藥物,能激活抑制性神經遞質的合成,提高患者腦內該神經遞質的水平。同時,這種藥物也能通過不同的途徑選擇性直接抑制組蛋白脫乙酰基酶,引起組蛋白的去乙?;瑥亩_到強化神經傳導、抗癲癇發作的目的[8]。本研究給予對照組患者丙戊酸鈉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51.7%,說明部分患者通過丙戊酸鈉治療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部分患者因藥物不耐受或疾病難治,臨床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拉莫三嗪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可抑制5-羥色胺的吸收,并通過阻斷電壓依賴性鈉通道穩定突觸前神經元膜,從而阻止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神經遞質的釋放[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達到77.5%,較僅給予丙戊酸鈉的對照組顯著提高,提示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用藥能夠更好地抑制癲癇發作。本研究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水平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和瞬時記憶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用藥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而不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兩組均觀察到頭暈、睡眠障礙、皮疹和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但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故加用拉莫三嗪不會降低癲癇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能夠有效降低癲癇發作次數,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