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鄭元裕
(汕頭市潮陽區中醫院 外科門診,廣東 汕頭5151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全世界公認的主要健康問題,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本研究選取社區糖尿病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糖尿病延伸護理及居家護理對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并接受社區護理的糖尿病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3例,男17例,女16例;病程3~10年,平均 (5.2±4.7)年。對照組33例,男15例,女18例;病程2~9年,平均 (5.4±3.8)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住院護理和社區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運動指導等內容。觀察組患者接受糖尿病延伸護理及居家護理: (A)延伸護理:①院內護理: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規基礎護理,為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康復措施等,建立患者檔案,制定護理計劃和隨訪計劃,每周開展健康考核評估[3-4]。②建立延伸護理小組:選擇一名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護理小組組長,負責患者出院后12個月的定期隨訪,通過電話、微信、每月上門隨訪等途徑進行院外教育管理,測量血糖血壓,了解飲食和運動規范執行情況,記錄血壓及并發癥情況,遇到問題隨時上門探視[5-6],解答患者疑問,制定康復保健、運動飲食方案,護理小組成員記錄患者的各項指標。③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指導其采用個性化飲食方案,以低熱低脂、控制總熱量為核心,食譜多樣化為主,規律進食,定時定量。④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以適量、經常性為主要原則。⑤生活指導:保持衛生,定期更換衣物用品,出現不適時積極就診,并配合治療。 (B)居家護理:①護理人員將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錄入糖尿病管理數據庫,并積極培訓護理人員,出院之前由專科護士為患者開展健康指導,幫助患者學習并介紹居家護理平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②每1~2周將血糖、體重的居家監測結果拍照上傳到居家護理管理平臺,護理人員聯合醫生進行分析。③護理工作人員定期為患者以公告的形式提供保健知識,講解飲食控制、運動控制的重要性,講解血糖監測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④提醒患者居家自測體重和血糖,督促患者復診,約定隨訪時間,定期準時隨訪。
1.3 觀察指標①測量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②使用改良生活質量 (QOL)評分量表,從患者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環境適應、社會生存質量四個維度,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7],量表共20個題目,總計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③使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從服務態度、護理及時性規范性、護理內容流程等方面進行評分[8],0~80分制,60~80分為滿意,40~59分為較滿意,<4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 +較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 (±s,mmol/L)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 (±s,mmol/L)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觀察組 33 4.2±0.2 5.4±0.2對照組 33 4.7±0.5 7.2±0.5 t 5.334 19.201 P<0.05 <0.05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環境適應和社會生存質量評分,以及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心理狀態評分生理狀態評分環境適應評分社會生存質量評分 總評分觀察組 33 22.6±1.4 23.7±1.8 21.7±1.5 23.5±1.2 88.6±1.7對照組 33 18.5±1.2 16.6±1.3 17.5±1.6 19.4±0.9 72.6±1.5 t 12.773 18.369 11.001 15.702 40.541 P<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8%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n(%)]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主要在社區開展,在出院之后的自我管理、治療及護理依從性與患者的并發癥控制效果有著直接關系[9-10]。建立從院內到院外的完整護理體系,對維持患者血糖水平穩定,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有重要意義。
延伸護理和居家護理都充分認識到了社區護理工作對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作用[11-12]。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同時接受了延伸護理和居家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表明延伸護理和居家護理的開展提高了患者的血糖管理有效性,更有效地延緩糖尿病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護理依從性有著直接關系,社區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借助各種渠道積極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反復強調飲食、運動、用藥和血糖自測等自我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才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更加有效的自我管理[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表明延伸護理和居家護理能夠通過更有效的血糖管理來延緩病情發展,有效預防并發癥,減輕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對生活造成的不便。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表明延伸護理及居家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延伸護理及居家護理可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