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海 王同林

切蛋糕的幾種方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幾兄弟在一起共同生活,他們雖然平等相處,但難免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為了生存,兄弟幾人一起種植小麥,每天的生活就是用種植的小麥磨成面粉做蛋糕并分食蛋糕,但他們并沒有精準稱量的工具。于是,大家發揮聰明才智,試驗了各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由其中一個兄弟負責切蛋糕事宜,結果發現,負責切蛋糕的人為自己分的蛋糕最多。于是又換了一個人切,但總是負責分蛋糕的人得到的最多,結果家庭矛盾就產生了。中國古代有“孔融讓梨”的故事,強調兄友弟恭,但喜歡美好的事物, 并讓自己盡可能多地占有,亦是人性使然。
方法二:幾個兄弟輪流主持分蛋糕,每人一天。每個人都有了為自己多切蛋糕的權力,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在幾天中,每個人只有一天能夠吃得飽而且有剩余,其余幾天可能都會餓肚子。
方法三:大家民主選舉出一個最信得過的兄弟主持分蛋糕。開始時這個品德良好的人還能基本保證公平,但不久后他就開始為自己和與自己關系更好的兄弟多切蛋糕。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蛋糕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這樣就能基本確保公平了。可是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多種議案,分蛋糕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蛋糕切好、分發完畢,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蛋糕,且切蛋糕的那個人要最后一個領蛋糕。在這個制度下,他們每次分的蛋糕都是一樣大的,就像用計量儀器量過一樣。因為每個主持分蛋糕的人都意識到,如果切的蛋糕不一樣大,他無疑只能拿到最小的那份。
但是好景不長,有的兄弟覺得自己在種植小麥、做蛋糕的過程中,付出的比其他兄弟多,卻和其他人分到的一樣多,感覺吃虧了,索性干活也開始出工不出力,干活的積極性下降。最后幾兄弟發現蛋糕越做越小,大家分到的蛋糕也都越來越少,慢慢地,大家都開始餓肚子,幾兄弟的共同生活也就不了了之了。
上面的幾兄弟分蛋糕的故事其實講的就是經濟學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公平與效率是衡量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公平關系著一個社會的穩定程度,效率則決定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
所謂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會中,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和利益分配中的原則、制度、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1965年,美國學者亞當斯提出公平理論,他認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的實際薪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薪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緊密相關。人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及其得到的薪酬與他人進行比較,并做出判斷。這種公平感會直接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并指導員工的行為。
所謂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或成本與收益之間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的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得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實質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合理一些。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既不能只強調效率而忽視公平,也不能因為公平而不要效率,應該尋求一個公平與效率的最佳契合點,提高效率,促進公平。但在現實中,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完美結合,又談何容易?
在經濟學中,提高效率、促進公平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一般認為,要強調公平,就要犧牲效率;要追求效率,就難免付出不公平的代價。同時實現效率和公平是一種兩難處境,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理清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1.矛盾與對立關系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方面。如果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由于主客觀條件不同,其結果必然是差距的不斷擴大,而強調公平必然要求縮小差距,二者存在天然的對立關系。
2.辯證統一關系
效率與公平又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給勞動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有效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效率是實現公平的物質前提和基礎,效率低下,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能或難以為實現公平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困現象的產生。公平的最終實現要以效率的提高為基礎,所以,二者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過分強調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長期以來,對于如何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我國一直是立足現實,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探索、調整和完善相關方針政策。
1.黨的方針政策指導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按照“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強調公平”的主導原則,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兼顧效率與公平”“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又提出“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我國逐步建立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制度。這一制度的設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勞動者和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推動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改善了社會民生和公共服務質量。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問題不斷增加,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因此,在黨的十七大中,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其核心內涵就是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堅持共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效率和公平原則貫穿于收入分配各環節中,實現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明確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邁進,實現共享發展。
2.兼顧效率與公平,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第一,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的狀況出現。“大鍋飯”或者說收入差距較小,只會導致平均主義、“獎懶罰勤”的情況,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其結果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收入差距過大,雖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調動生產積極性,但又會出現收入高低懸殊的現象,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反過來又會影響效率。
第二,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我們既提倡、鼓勵人們為國家辛勤奉獻,同時又必須講究物質利益,確保勞動者的權益,確保多勞多得,貢獻大的應得到較多的回報。講報酬,不是唯利是圖;講奉獻,也不是損害人們的權益。
第三,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總的來說,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既不能只強調效率而忽視公平,也不能因為公平而不要效率,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下,我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兩者的最佳契合點,探尋實現效率與公平統一的美好“中國方案”,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