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
生命中,似乎有太多選擇,或大或小,或好或壞,后果皆由自己承擔。有的選擇會帶來血淋淋的教訓,以后想起也感到滿滿的遺憾;有的選擇會讓你慶幸與感激,認為對得起現在的自己。
我短暫的學習生涯算不上“狗血”,也算不上勵志,卻也有一些戲劇化。每一次的選擇,都以現實的結局教會我一些道理。
第一個選擇教會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高一,我開始住宿。脫離家長的監視,如同脫韁的野馬,變得懶惰散漫。談不上墮落,卻也將自己煉成了一塊廢鐵。我的確是仗著自己底子還可以,每天上課都在睡覺,老師布置的作業能完成的次數屈指可數。物理老師吐槽我是“睡神”,英語老師吐槽我寫的字是“鬼畫符”,班主任則常常叫我去辦公室談話。從全班第一名到第十名,再到物理成績不到五十分,一年時間足矣。
臨近高三,我偶然看到賀舒婷寫的一篇文章《你憑什么上北大》,讀完眼眶濕潤。我算不上感性,但從作者身上看到了共性。里面有一句話 “你只是懦弱”提醒了我。我不也是滿身傲氣卻又懦弱的人嗎?害怕自己拼盡全力卻還比不過別人,干脆選擇逃避。
所以,我做出了一個選擇。
我再也不想得過且過了,我開始想起自己原本的夢想,開始覺得我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開始鄙視自己的浮躁與懶惰,開始瘋狂補上之前漏掉的知識。我相信,努力和時間不會被辜負。漸漸地,我習慣了一個人中午待在教室,只在桌子上睡十幾分鐘,便繼續刷題。我習慣了晚飯狼吞虎咽,吃完便去天臺背知識點。至今我仍記得天臺的風很溫柔,夾雜著逐夢者的背書聲。校園里種了很多樹,可那時的我再也沒有心情去欣賞風景,我甚至會惱初夏的柳絮,讓我只能將陣地從天臺移向封閉的走廊。也許我的方法并不科學,但在僅剩一年時間的情況下,我只能抓住分分秒秒,把自己逼到絕境,充分發揮潛力。
最后,我并沒有像賀舒婷一樣考上北大,我的高考成績只比重本線高了五十分,但這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我感激我當時所做的選擇,查漏補缺,任何時候都不晚。
第二次的選擇教會我,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
高考完畢,我在網上看到了答案。選擇題錯了很多,我的心情變得極度低落。第二天,我就要去參加自主招生的第二輪考試了。我所報的學校對高考成績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對接下來的考試失去了信心與動力。我想,高考成績不好,就算自主招生的成績過了又能怎樣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間接選擇了放棄,沒有復習,昏昏沉沉地去考試。考試那天,我答完題后離結束時間還有半個小時,但我沒有選擇檢查,而是在答題的電腦前睡覺了。現在回想,在考場上睡覺,我也真是放肆。
讓人悲傷的事情終于還是發生了。誰也沒有料到,當年我的高考成績符合那所學校的要求,但是自主招生考試的成績卻差了1.5分。查到分數的時候,我目瞪口呆,五味雜陳。沒有任何人擋道,機會就擺在我的眼前,我卻選擇了松懈與放棄。如今回想,滿是遺憾與懊悔。當初要是選擇重視考試,認真檢查,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當初的選擇我已經無力改變,但從那以后,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絕不會輕易放棄。
楊瀾說:“決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人生道路上,有太多的分岔口,生命曲線中,有太多的拐點。我們從一出生,便面臨著數以百計的選擇,每一次的選擇都至關重要。所以,下一次在面臨選擇時,請慎重。在老的時候,說一句,我無悔于我的選擇,該是多么自豪與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