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傳華
部分人群因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后,損害程度超過其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替代性創(chuàng)傷”。眼下,因為看到其他人遭受疾病的威脅,因而產生共情,好像自己也正在遭受這樣的情形或者類似的創(chuàng)傷,都屬于這類心理問題。
如果出現這些狀況:食欲不振、疲乏無力、難以入睡、容易驚醒、做噩夢等情形,以及容易發(fā)火、容易受驚嚇、易分心,或者感到莫名的恐懼、絕望,對現實感到麻木等情緒,或者在交往中容易與人產生沖突……或許你已經出現了替代性創(chuàng)傷。
那么,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替代性創(chuàng)傷該如何處理?
正視負面情緒。適當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有助于提高對疫情的警惕。
梳理和改變非理性信念。如果發(fā)現情緒過載,自己難以走出,不妨拿出一張白紙,梳理一下頭腦中的非理性信念,并試著改變,接受新的理性的信念。例如:“這次疫情很嚴重,醫(yī)生都無法幸免,普通人更無法幸免了。”可以改為:“這次疫情很嚴重,一些醫(yī)生防護不當有可能無法幸免,但如果正確防護,普通人也不會被感染。”
關注日常生活,增強自信。盡量關注當下的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瑣碎也會帶給人真實的感受,擺脫負面新聞帶來的焦慮。此外,要相信國家和政府一定能夠高效組織,集中力量積極應對這場疫情。
適當娛樂。這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更多的正面情緒,同時有助于將負面情緒發(fā)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