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仙
人類,是在近十幾萬至幾百萬年間才出現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的。從在樹上爬來爬去摘果實的古猿,到開始能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再到如今掌握了高科技的地球霸主,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都有哪些關鍵的特點,讓人類在這場進化的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呢?
特點一:不挑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對食物非常不挑剔,無論果實、植物根莖,還是肉類、魚類,甚至是螃蟹這種“奇形怪狀”的食物都來者不拒,在饑荒時期更容易存活,同時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營養。很多猛獸由于食物單一,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種群。根據從生物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在同一片區域內,老虎所捕獵的鹿、兔子等動物種群數量大量減少,老虎就很有可能要餓死。而且,人類為了獲得更穩定的食物來源,還發展出了農業和畜牧業,培育各種植物,飼養各種動物,大大降低了因為自然原因而陷入饑荒的風險。
觀點①:“老虎和鹿通過捕食和被捕食的關系進行著相互選擇,結果老虎和鹿的奔跑速度都變快。”對還是錯?(參考答案見文末)
特點二:工具的使用
在自然界中,會使用工具的動物數量極少。赤手空拳的人遇到猛獸兇多吉少,但是得益于靈巧的雙手,我們可以制作長矛等工具有效地對付猛獸。后來,人類還發明了弓箭這種“逆天神器”,可以在不近身肉搏的情況下從容射殺猛獸,這是猛獸無法做到的。如果是捕獵的話,人類還會設置陷阱。除此之外,人類還學會了利用火,這對猛獸具有極強的震懾力;人類還學會了馴化動物,從而大大減少了自身的傷亡。
觀點②:“古人類經常使用雙手,所以雙手才會變得如此靈巧,而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對還是錯?
特點三:語言及傳承
人類的組織能力要比動物強得多,尤其是人類有復雜的語言系統,可以傳遞更多的信息,進而形成更復雜的組織,便于實施更為復雜的戰術。但更重要的是,人類的社會性導致人類的經驗可以不斷傳遞下去,一個出色的獵人可以把他的經驗傳授給根本沒有打過獵的其他人,無論是器材還是戰術,捕獵工作中的每一點改進都可以傳遞下去。猛獸實際上并不僅僅是和眼前的人類對抗,它們的對手是這幾十代甚至上百代人類。
觀點③:“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因為殺蟲劑使害蟲產生抗藥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斷積累。”對還是錯?
特點四:社會分工
在古人類群體中,女性負責收集果實、編織衣物、照顧孩子老人,男性則全力以赴在外捕獵。而很多猛獸,比如獅子,母獅既要照顧幼崽又要捕獵,任務繁重。隨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分工進一步細化,捕獵所需的器材也逐漸由專門的人員制造,產量和質量逐漸提高;人類的傷員也有醫護人員的照顧,存活率要比野生動物高得多。人類的發展史,實際就是工具和組織能力的發展史。從刀耕火種到鐵制工具,再到蒸汽動力和電力,每一步都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的生活質量。
觀點④:“現在人們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環境中,因此人類的進化不再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對還是錯?
結語: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就是我們有些天生不幸的同胞,他們或許在出生時伴有先天性的疾病或者殘疾,但是他們依舊可以在人類社會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也許,在人類進化的初始時期,人類的智商只比動物高一點,但人類比動物高出的這部分智商給了我們更強的生存能力、更豐富的物質、更完善的社會組織和更多的同情心,最終讓人類成為荒野中走出的勝利者。
參考答案:老虎和鹿的奔跑速度都變快說明老虎和鹿相互選擇,生存下來的類型經過一代代的積累,結果發展成為具有各自特征的種群,這符合達爾文進化學說的觀點,觀點①正確。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某些器官因為經常使用而發達,并且傳遞給下一代,強調環境的變化是物種產生變化的原因,這是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觀點②錯誤。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殺蟲劑對害蟲進行了選擇的結果,觀點③錯誤。人們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環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觀點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