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

李白詩云:“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海拔3100米的仙山峨眉,兀立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峨眉占地154平方公里,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特立獨行,縱橫蒼茫,濃綠蔥翠,如同一個碩大無朋的翡翠。山上林密澗深,廟宇重重,半遮半顯,暮鼓晨鐘,青煙繚繞。五里一廟、三里一亭;佳楹美文,目不暇接,引人入勝。鶴翔猴鳴,風光無限。一年四季,山上游人絡繹不絕。
峨眉距成都150公里。一路之上,是一道最好的展現成都平原富庶、小橋流水人家韻致的流動風景。
我們是5月下旬去峨眉的。此時,成都已有最初的燠熱,峨眉山下的峨眉山市,明顯感覺比成都氣溫高些。該市面貌大氣,街道寬闊整潔。
傳統上山路是兩條,一條127里,另一條140里。不管走這哪條路上山,直上到金頂,都可以尋幽覓奇,充分領略峨眉獨到的神韻。不過,現在有了一條快捷的上山公路:就像打排球講究的短、平、快。從山下坐車可直達接引殿,然后坐纜車,瞬間上到最高點——金頂。
這次上山,我們一行中老人多,因此選擇了那條“短平快”式的上山公路,在一天之內,可以浮光掠影地將峨山風光盡可能地一網打盡。
峨眉晨霧
我們這天動身很早,天還黑著。我們乘坐的旅游大巴兩盞車前燈透亮,就像兩只可以伸縮的利劍,在夜幕中對山探索,看上去,特別的神秘。
本地司機技術好,路況了然于胸。往往前面路已到頭,黑黢黢的大山迎面撲來,眼看車就要撞上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只覺車子稍一減速,車頭一調,眼前又是一番嶄新的天地。真可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最多時候是把身邊那扇汽車窗當作感受屏,近距離地一路感受這個時分的峨眉。
最初,車窗上閃過一片濃稠的漆黑,窗外景色影影綽綽。隨后,現出熹微的晨光。這天沒有太陽,天陰著。車窗上有淚滴似的晨霧。然后,這些淚滴似的晨霧被甩掉了。看到是,窗外路邊刀削似的山巖上豐茂的植被、沖天的大樹、就像要整體壓下來的綠得發黑的竹林和翠竹下滴的露珠……恍然間,就像穿行在一條綠色隧道里。而且,汽車剛剛穿出一個綠色隧道,又一頭鉆進一個更為深長幽邃的綠色隧道。與此同時,隨著山勢上升,我明顯感到了寒意。這時,霧露又下來了,車窗上的霧露漸漸凝為了寒霜。車上的旅客們都醒了,我們這個車是一個旅游團隊,不需導游提醒,大家都加上或換好了衣裳。
車行約兩個小時,到了終點站——雷公坪車站。都在在這里下車。要走1.5公里的石板山道,到接引殿,乘纜車,上到垂直6公里的終點——金頂。
這里,一時游客眾多,接客的也多,熱鬧非常。此處也是山上相關風俗民情的大展示。
抬滑竿的、出租衣服的紛紛前來攬客——嗨!他們說一口地道的本地話:大哥、大姐、老師、師傅、帥哥、美女……嘴巴都很甜。
抬滑竿的漢子,大都端端走到老年人面前,說:“叔叔、阿姨。他們笑容可掬:這段上山的路雖說只有1.5公里,但天氣不好,一路上坎坎坷,路不好走,又滑,讓我們抬你們上山吧?滑竿沒有坐過吧?試一盤嘛!坐上去安逸得很,閃悠閃悠的。”
于是就有不少老年人問,坐一次滑竿多少錢?230元。有人嫌貴。他們就說:“來都來了,就坐一盤嘛,這點錢算啥子!還有,一會路上還有大青猴。這些山猴難纏得很,潑煩得很,不講理得很,又兇又惡。你們坐上我們抬的滑竿,閃悠閃悠、舒舒服服就上去了。風景也看了,猴子也看了。”
他們這樣一說,不要說好些老年人坐上去了,連一些年輕人也坐上了滑竿。
峨眉山的猴子
我們是走上去的。我們中有個姓鄭的女醫生, 30來歲,戴副眼鏡,文質彬彬,第一次上山。我突然想起,鄭醫生穿的是紅衣服,而峨眉山的猴子喜歡紅色!鄭醫生容易受到峨眉山猴的攻擊。
鄭醫生聽我這樣一說,不想上去了。熟悉情況的導游笑道:“沒有關系,盡管上。現在情況變了,完全不同了。現在上峨眉山的游人越來越多,而且是分多路上山,愛猴的人也多,送東西給它們吃的也多,山猴應接不暇。”為慎重,鄭醫生換了外衣。我們將鄭醫生夾在中間,隨著大隊伍拾級而上。
走了不遠一段山路,見到猴子了,不多幾只,站在山道兩邊,攤開兩只爪子,眨巴著兩只靈動的眼睛向過客們索食,目的很單純。這些猴子顯然是見慣不驚,見到上山的游客,全然沒有一點興奮,就是攤掌乞食。游客們紛紛將早就準備好的花生、胡豆、糖、點心、香蕉等拿出來喂它們。猴子動作飛快,有好多拿好多,來者不拒,拿到東西就朝嘴里塞,卻并不都吃下去,包在很有彈性的腮幫里。我發現,所有的游客都能遵照導游說,東西送完,將兩手一攤一拍,走人,猴子也不上前糾纏。
金頂覽勝
鄭醫生隨著我們很順利安全地過去了。我們走完了1.5公里的山路,前面,就是接引殿了。進殿上纜車,一溜煙就上金頂。這是峨眉山最后一站,峨山最高點。金頂是瀏覽峨眉山必去之地,不上金頂等于沒有來過峨眉山。上到金頂,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感。金頂上有座廟宇,宏大壯闊自不必說,覆蓋屋頂上的銅瓦,隨時簇新,金光閃閃。
金頂有三絕:云海、日光、佛光。
若天氣晴好,在金頂上可見遠方終年冰雪晶瑩的大雪山――夾金山、貢嘎山,它們像兩個頭戴白盔、身披白甲的巨人環衛云端。當年紅軍長征,就是翻過夾金山,一路西去。
俯瞰則是峰巒起伏、蒼山如海。再之下,是蔥翠廣闊的川西大平原。平原上縱橫流過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茫茫一線,閃耀如銀練。其氣勢之磅礴、天地造化之奧妙,如明代詩人果應龍言“不陟高寒處,安知天地寬”。
忽然,我不想上去了,因為金頂我來過多次。我對他們說,你們上金頂去吧。我要利用這個時間,去尋找峨眉山別樣的景致、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