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中老年人應當特別重視和呵護好肝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七忌”。
忌濫用藥物。肝臟是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重要器官,隨著肝功能下降,造成藥物在體內堆積,產生毒性。“是藥三分毒”,能引起肝損害的藥物至少在200種以上,其中不乏阿司匹林、螺旋霉素、口服避孕藥等日常藥物。據調查,老年人用藥種類較多,有的老人甚至用10多種藥物,定會增加肝臟負擔,久而久之會“累壞”肝臟。所以老年人用藥一定要慎重,劑量要比青壯年人群小,并不是劑量越大效果越好,不能因其他疾病的治療大量用藥而傷害肝臟。
忌不按時進餐。正常規律是一日三餐,但退休后的老年人,飲食習慣常常改變,想起來就吃,這會反射性影響肝功能,造成肝臟分泌功能紊亂。所以不要隨時進零食,每天只吃兩餐也不好,餐間期增長,會使膽汁停滯于膽囊內,引起膽囊炎、膽結石,進一步影響肝功能。夜間進餐的習慣也不好,會使膽和膽道運動失調,產生較多膽固醇。饑餓對肝臟也不利,由于機體不能及時得到蛋白質的補充,就要動用肝臟里的蛋白質,據實驗觀察,饑餓3到4天,肝臟儲藏的蛋白質會減少二分之一。消化功能差的中老年人,可采用少量多餐的辦法,一般每日4到5次,但不宜超過5次,進食一定要有規律。
忌不活動。堅持鍛煉對肝臟很重要。中老年人如果長期臥床或坐著不活動,會使膽汁滯留于肝內,產生許多危害。通過活動,可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臟新陳代謝,并能促進食欲,增強體質。更為重要的是,活動可使脂肪燃燒,可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忌空腹喝酒。酒精主要通過肝臟分解,是肝臟的死對頭,長期大量飲酒,酒精可損害肝細胞導致肝硬化。據統計,酗酒者肝硬化的發病率為一般人的7至8倍。患有或患過肝病的人,貪杯害處尤深,可引起肝病復發或加重,甚至會誘發肝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日常生活不要酗酒,更不要空腹喝酒。
忌不擇食物。中老年人對食物應當有所選擇。肝臟是人體貯存養分的倉庫,如果進食脂肪過多,就會堆積在肝臟,毒素稍多也會傷害肝臟。因此,不要吃含農藥或添加劑過多的食品;動物油攝入必須適量,以植物油為主;平時應多吃綠色蔬菜,因其中含有纖維素,有降低膽固醇和防止膽結石形成的作用;少吃或不吃冰棍、雪糕之類的冷食,這類冷食會引起膽道痙攣和疼痛,對肝臟不利;如有肝病,刺激性食物如蔥蒜辣椒等宜少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就餐衛生,公眾聚餐使用公筷,也不要為別人夾菜。
忌親近黃曲霉素。黃曲霉素是傷肝的主要毒素。豆腐乳含有大量黃曲霉素,霉變大米、苦花生米和瓜子含有的黃曲霉素會使肝癌發生率提高好幾個百分點。另外,日常用的保鮮膜、劣質快餐盒遇熱會產生大量黃曲霉素,反復用過的油炸出的油條等食品要盡量少吃。
忌情緒不穩定。中醫理論認為,肝“喜條達而惡抑郁”“大怒傷肝”。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郁、煩悶。抑郁、暴怒最易傷肝,導致肝氣郁結或肝火旺盛的病理變化。不良心理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免疫力低下,癌細胞得以活化。因此,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態。中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一定要正確對待,妥善處理,要重視培養控制過激情緒和疏導不良情緒的能力,學會制怒,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