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杜正沛,是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武漢市社區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一名普通員工。2020年的寒假,陪伴著妻子和不滿半歲的女兒,我的岳父、岳母每天過來看望外孫女,一起度過大年三十,其樂融融,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打破了這份寧靜祥和。我的岳父開始出現腹瀉和發燒的癥狀,直到1月29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入院就診。我們全家都是他的密切接觸者。當時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們一直都惴惴不安,一方面擔心岳父的安危,一方面怕自己和家人受到傳染。
2月14日,接到單位關于要求黨員下沉社區的通知。我推算了一下,距離最后一次接觸岳父剛滿14天,期間我也沒有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雖然岳父還在住院、妻子女兒需要我的照顧,但我還是第一時間就報名了。這段時間,岳父在醫院受到醫生的精心治療,我看到新聞報道,每個人都在為抗擊這場疫情做出努力。我想,作為一名黨員,這個時候就要身先士卒沖在前面,勇敢承擔戰“疫”使命。有這么多人守護了我的家人,這個時候也該輪到我守護他們了,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做好值守任務,守護小區安寧
2月15日,我按要求就近到江岸區大智街銘新街社區報到。按社區安排,分別在黃石里社區、銘新街社區值守,主要負責和其他單位的下沉干部一起做好進出小區的人員登記和盤查工作。期初,我認為這項工作很簡單,守好大門,不讓人員進出就行了。等到崗后才發現這項工作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所在的銘新社區,屬于新公寓、老小區混合型小區。既有大智嘉園、大智公寓這樣物業服務較為完備的小區;也有韓家巷、交易四巷等老街老巷。銘新社區共計有2000余戶,居住人口近萬。疫情發生后,社區實行24小時封閉,僅留下京漢大道交易街路口作為卡點。每天有大量因抗擊疫情上下班的工作人員,他們中有醫護工作者,有供電局職工,有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等等。
我到崗后,嚴格按照市防控指揮部和社區要求,對出入小區人員實行登記掃碼,測量體溫,每天定期在小區巡視檢查,謹防各種安全隱患。
社區實行全封閉管理后,一開始有個別住戶不理解,尤其是一些獨居老人。疫情發生后,他們想離開小區與子女團聚。我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解市區防疫指揮部的有關要求,宣傳政策法規,宣傳實行小區全封閉的意義,最終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主動做好幫扶,為居民排憂解難
居民生活無小事。通過多天的值守,我發現因社區封閉管理,很多社區居民在購買生活物資、藥品等方面存在實際困難,也正是因為存在這些困難,居民們才對封閉政策有意見。因此,我在做好值守工作的同時,主動承擔起為居民排憂解難的任務。一是購藥問題。我在巡查過程中,摸清了社區周邊藥房藥店地址和營業時間,在值守點設立買藥登記點,和下沉同事一起開展代購藥品服務。二是物資問題。結合社區居民實際需求,我聯系社區周邊多家菜市場,商超,引導居民線上購物,拓寬了居民們的購物渠道。每次社區愛心菜和平價菜到后,我總是主動協助社區向居民發放物資,并為孤寡老人,行動不便的居民和生活有困難的人員開展上門送物資,將愛心送到他們身邊。三是掃碼通行問題。全市開展微信健康碼掃碼工作后,我積極宣傳政策規定,協助居民注冊和使用健康碼。
對于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我將值守點轉變成小課堂,現場教學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如何使用微信群接龍、線上購物平臺購物、通過微鄰里了解政策、反饋生活困難等。
我們的行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理解和贊譽,怨言少了,贊許多了。但是我仍然覺得受之有愧,在我看來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沒想到卻被他們記在心里。
積極立足本職,開展防疫宣傳
自疫情暴發以來,作為武軟繼續教育學院的一名普遍職工,在校領導的領導下,我立足社區教育本職工作,充分利用“武漢市社區教育”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向全市社區教育教師及學習者發出倡議,鼓勵大家居家樂學,學而不止。
我堅持每日在工作之余推送包括中國疾控中心等權威媒體發布的各種防治疫情專業知識,向社區居民傳遞健康防疫理念,鼓勵居民平穩心態,積極應對疫情。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成并發布60個“新冠肺炎防控公益微課程”后,我開設了專題板塊,積極推送該課程。我們還開設了“空中課堂”推出了一大批“疫情之下的心理與健康”“宅家也要運動健身”“八段錦,竟能如此‘萌”等優質課程資源,供社區居民免費學習,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大力宣傳了防疫知識,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
每當在社區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女兒已經熟睡了。看著她的睡顏,這一刻我的心是安寧的,我的小家是平和的。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守護更多這樣的小家,看到更多家庭的笑臉,為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