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東 吳田強 紀楠
摘? 要:中國農業發展,從1983年土地承包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啟了高速發展之路,無論是產量、品種、科研都達到了空前水平。偉大、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還有近8億人還處在吃不飽的狀態中。但是,農業作為基礎產業,也非常脆弱,高端品種資源占比較少,市場行情影響較大,同時,還受氣候、病蟲害、周期性以及突發事件等影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農業生產產生一定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這次疫情,來認真思考中國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冠肺炎;中國農業;土地;糧食;蔬菜;畜牧業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085(2020)3-0003-03
2020年湖北武漢等多地發生新冠肺炎,隨后疫情擴散,31個省自治區啟動了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一級響應,此次新冠肺炎對農業的影響,總體來講,疫情的影響對中小企業的沖擊大于規模企業,對民營企業沖擊大于國有企業,對重疫區企業的沖擊大于輕疫區企業,對生產季節性強產品企業的沖擊大于生產季節性不強產品企業,對經濟作物影響大于糧食作物[1]。
1? 農業產業目前狀況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吃飽”為安,農產品需求是生命必需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百姓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來高,不但要吃飽、吃好,還要吃的安全、健康。因此農產品產量、品質、安全等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
1.1? 三大谷物? 我國糧食作物,基本是靠自給自足,就如總書記所講的一樣,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我國稻谷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在4.5億畝左右,產量約2.1億噸,小麥、玉米基本同水稻相等,三大谷物解決了國人糧食吃飽的問題。
1.2? 蔬菜和水果? 我國蔬菜和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但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相對發達國家仍然落后,由于人口因素,我國蔬菜消耗量大,目前已形成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等六大優勢區域[2],蔬菜供求基本平衡,但季節性差異仍然很明顯。我國主要的水果為香蕉、蘋果、葡萄、梨、柑橘、荔枝等,優質水果僅占總產量的40%左右[3],我國的水果進口量大于出口量,水果儲存和運輸、品質口感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1.3? 畜牧業? 畜牧業一直是農業的重要產業,我國肉類和禽蛋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奶類產量居世界第三[4],我國是世界上雞蛋消費大國。目前,畜牧業產值已占農業產值的35%,從事畜牧業生產勞動的就有1億多人,在畜牧業發展快的地區,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40%以上,中國畜牧業在保障城鄉食品價格穩定、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5]。近年來,隨著動物疫情和人疫情以及動物感染人疫情等因素影響,畜產品的價格忽高忽低,養殖戶虧損嚴重,因畜牧業周期長,回報慢,所以短時間內很難恢復產量。
1.4? 農產品進出口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2017年高達8500億元,其主要進口是大豆、乳品、牛肉、葡萄酒等,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已有 127個國家采取了入境管制[6]。這些直接導致我國正常的商務活動受阻、人員流動中斷。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繼各國入境管制和對中國船舶加強??肯拗浦?,部分國家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提高中國農產品準入標準、甚至頒布進口禁令,嚴重制約了我國農產品出口[7],這次疫情的全球爆發,如果都采取極端全面封鎖,勢必會影響全球貿易,供求平衡就會打亂,對于任何一方都沒有利益。
2? 疫情對農業的影響
新冠肺炎對農業的影響,主要是道路交通受阻導致農產品運輸問題、企業工廠停工減少農產品消費問題、集中上市導致農產品資源浪費問題、農業從業者不能及時耕作耽誤春耕春種問題、農資等原料采購影響農作物生長管理問題,往往每次發生疫情時,農產品的價格就會先降后升,這取決于品種的多樣性、市場的規律性和政府的調控性,避免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造成社會恐慌,同時還要保障農產品流通正常,保障農戶利益,需要政府和產業一同努力。
2.1? 城里人買不到,種菜的賣不出? 農業農村部網站2月21日發布1月全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受疫情和節日消費疊加影響價格上漲,1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5.17元,環比漲13.4%,同比漲23.7%。原因是總量減少,交通停運,道路封閉,從事農業生產人員減少,菜市場價格上調。以豬肉為例,某菜市場春節前五花肉30元/斤,春節后上漲到35元/斤,國家雖對市場進行調控,如更多地補貼養殖戶、投放儲備肉、加大進口等措施,還是難以緩解市場需求緊張局面。再以西紅柿為例,某超市1月20日零售價格是5元/斤,2月23日上漲到9元/斤,漲幅44%。幾乎所有的蔬菜價格都有上漲,而且老百姓超市搶購蔬菜的場面非常多,而截然相反的局面在農業產業那邊,農產品賣不出去,越是小型企業情況越是嚴重,草莓、芹菜、萵苣、蘆筍、大蔥等時令蔬菜或多或少存在滯銷現象。
2.2? 總體需求量變小? 工廠、學校、企業未開工,飯店關門,菜場、超市限定開放,家庭消耗以最小單位進行,所以在疫情期間整體消耗量不大,禽類養殖企業特別明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地關閉了活禽市場,特種養殖如野雞、黃雞更為明顯。另外,由于部分飼料企業停產,道路封閉導致飼料供應不及時,導致農場品批發價格偏低。
2.3? 農事操作有一定的耽誤? 農事不等人,過了這個季,就要等一年,這是農業生產普遍的規律,由于工廠復工推遲,人員遲遲不能到位,少量農資如肥料、種子出現斷貨現象,有的農作物晚10余天種植,產量和培育都受影響。
3? 中國農業發展之路
此次疫情,讓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工廠停下奔波的腳步,靜靜地思考存在的問題和應對之策,不要一味地向地球索取,靜下心來,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如何考慮中國農業發展,尤其是面對突發事件之后,即確保供應正常,又避免資源浪費和農戶受損。
3.1? 加大大型企業占比? 大型企業有一整套產業鏈或者是比較固定的產業鏈,能快速落實存量,同時原材料的儲存比較規律,抗風險能力較強,特別是一條龍企業在此次疫情中受損比較小,大型企業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管理上優于嚴于農戶,同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3.2? 應急預案反應速度? 如何在發生疫情后快速的反應,并確保農產品正常流通,需要政府加以保障,切不可“一刀切”,此次疫情由于正值春節,快遞、物流行業也處于休假之中,但政府的響應速度是可以的,在確保疫情控制的前提下優先保障生活物資的運輸,這需要多個部門協同配合。
3.3? 冷鏈產業助力農業? 農業冷鏈產業包括冷鏈儲存、冷鏈運輸,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其中提出要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特別是在發生緊急突發事件后,對于農產品的儲存、延長農產品的保存周期、減少損失和資源浪費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3.4? 網上訂購形成新流? 農產品因為特殊性,傳統銷售計劃性不強,可變因素多,反復銷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借助互聯網銷售,能做到計劃性強、提前下單、提前摘采及同城配送。這需要強大的物聯網支撐,或許未來成為一種趨勢。
3.5? 保護土地刻不容緩? 保護土地就是保護生態,在80年代的時候,農村河是干凈的,土地是肥沃的,生態是良好的,后期由于土地得不到休耕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土壤板結,質量退化,有機質含量不足,破壞土壤生物多樣性,保水保肥透氣性下降,中低產田日益擴大,湖泊水域富營養化,農產品硝酸鹽超標,氮素破壞大氣層,引發自然災害,形成惡性循環。據統計,我國1977~2005年化肥使用量增加700%,但糧食增幅僅為71%,土地良性循環一旦打破之后,會面臨化肥用的多、流失的多而越發貧瘠。現在需要適度推廣休耕養田,正確合理使用化肥,如有的地方播種的時候大量使用化肥,不僅營養利用不高,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后面重復追肥??煞e極推行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狀況,優化土壤結構[8]。
3.6? 逐步實現農業機械自動化? 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能體現一個地區、國家的農業實力。目前,我國糧食作物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全程自動化;蔬菜、水果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高,畜牧業集約化、自動化正穩步推進,目前從事農業一線的人員年齡偏大已經是一個普遍問題,再過10年,勞動力減少,成本大增,機器代替人是一種必然形式。
3.7? 農產品深加工? 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是體現效益的最大環節,目前交易的基本是農產品的初級產品,對于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利用不足,所以附加值不高,積極開拓和研究農產品深加工的作用,以柿子為例,我國除了新食,就是加工成柿餅,而在鄰國日本,柿子可以加工成飲品、保健品、護膚品、消毒產品等100多種產品,經濟效益上漲很多。
4? 總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是一種考驗,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我國的種種反應機制體現了中國速度,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群眾的密切配合下,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一定會取得勝利,中國農業在各方努力下,有序進入崗位,快速恢復生產,有效保障供應,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及時做好相應措施,積極保障14億人吃飽、吃好、吃安全。
參考文獻:
[1]? 趙海燕.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企業的影響及應對[N].農民日報,2020-2-22(03).
[2]? 最新出爐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之六大蔬菜產區劃分[J].長江蔬菜,2017,20:41.
[3]? 張復宏.中國水果出口的貿易演進及優化策略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3.
[4]? 施海東.淺談我國畜牧業發展需關注的幾個方面[J].家禽科學,2019,10:6-9.
[5]? 蔡文清.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期這127個國家和地區采取入境管制措施[N].北京日報客戶端,2020-2-10.
[6]? 榮柏慶.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現代交際,2019,03:230-240.
[7]? 于愛芝.科學施策,降低疫情對農業國際化的影響[N].中國財經報,2020-2-18(07).
[8]? 連祎雯.秸稈還田與化肥配合施用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南方農機,2018,8:95.
作者簡介:施海東(1985.12-)男,本科,主要從事畜牧獸醫、農業的研究工作。E-mail:js_z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