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現場經驗和研究結果表明,雛雞質量對肉雞整體性能表現具有顯著作用。獲得高質量的雛雞取決于孵化場因素、種蛋的儲存條件及時間、種蛋的外部和內部質量、胚胎發育的生理狀態、卵黃吸收情況以及一日齡雛雞的營養儲備、健康和免疫系統狀態等。種母雞的營養影響雛雞質量,其需要正確的營養以滿足自身的需求,達到最適宜的發育狀態包括周齡、性成熟、體重和脂肪沉積,并生產高質量的種蛋(內部和外部的質量),如良好的蛋殼質量、水分含量、蛋黃蛋清比、脂肪含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狀態等,以此生產高質量的雛雞。本文闡述了種雞營養對雛雞質量影響的各個方面,并指出為確保雛雞質量,必須為種雞提供全價飼料,重視飲水衛生,對實際生產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雛雞質量;肉種雞營養;影響
中圖分類號:S83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0)3-0019-07
雛雞質量對肉雞生產的成功與否起重要作用,新生雛雞需要最佳的開端來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現場經驗和研究結果表明,雛雞質量對肉雞整體性能表現具有顯著作用。獲得高質量的雛雞取決于孵化場因素、種蛋的儲存條件及時間、種蛋的外部和內部質量、胚胎發育的生理狀態、卵黃吸收情況以及一日齡雛雞的營養儲備、健康和免疫系統狀態等。種母雞的營養影響雛雞質量,其需要正確的營養以滿足自身的需求,達到最適宜的發育狀態包括周齡、性成熟、體重和脂肪沉積,并生產高質量的種蛋(內部和外部的質量),如良好的蛋殼質量、水分含量、蛋黃蛋清比、脂肪含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狀態等,以此生產高質量的雛雞。
1? 種雞營養對雛雞質量的影響
胚胎及雛雞的生長發育完全取決于種蛋的營養儲備和種蛋質量的優劣,因此,雛雞出雛時的生理狀態如雛雞大小、活力及抵抗力等很易受到種母雞營養攝入狀態的影響。
1.1? 蛋殼質量的重要性? 蛋殼中含有94%~97%的碳酸鈣,保護和支撐蛋內部的柔軟結構,防止細菌感染。肉種雞蛋殼質量差易造成種蛋內部污染、影響雞胚成活率,由于失水影響孵化率(表1),對年青和老齡種雞都有影響(表2),造成可孵種蛋的潛在損失(表3)。
1.1.1? 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 鈣在蛋殼腺中停留的時間及沉積速度、母雞的周齡、產蛋時間、感染因子(如毒素、IB、EDS、ND、磺胺藥、有機氯殺蟲劑)、營養缺乏或中毒如(鈣、磷、VD3、鈉)、電解質平衡(即酸堿平衡)等對蛋殼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表4)。當天產蛋的時間越早越好,蛋殼厚度隨母雞周齡和蛋的大小而降低。
1.1.2? 種雞營養對提高蛋殼質量的作用? 肉種雞日糧中一定不能含過高的粗蛋白,除了有胸肌過大問題之外,還易造成蛋重大、蛋殼薄和軟殼蛋問題。在不同的產蛋階段提供最佳的鈣和有效磷水平,預產料中鈣含量1.2%~1.5%、有效磷0.35%;產蛋早期和高峰料中鈣含量3.0%~3.2%、有效磷0.35%;產蛋后期料中鈣含量3.2%~3.5%、有效磷0.32%。應保證正確的鈣磷比,飼料中的鈣水平隨實際飼喂水平而變化,注意日糧中過高的氯如添加0.4%~0.5%會加劇鈣缺乏;高鈣或低有效磷的產蛋2#和3#料應在36周和51周后開始使用以獲得最佳蛋殼質量。當產蛋后期蛋殼質量出現問題時,大顆粒石粉或牡蠣殼會對其有所幫助(表5)。最好在下午晚些時候進行飼喂,這樣可與蛋殼鈣化同步,該方法對提高交配行為也有幫助,使用牡蠣殼應注意生物安全問題。
VD3是肝臟和腎臟代謝和蛋殼形成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維生素,缺乏會導致蛋殼變薄且更為脆弱,正常鈣的吸收需要VD3,VD3不足會快速引發鈣缺乏,蛋殼重量下降,VD3臨界缺乏比絕對缺乏的影響更為嚴重(因為難以發現破裂或淘汰蛋)。肉種雞料中VD3的推薦量為3500IU/kg,多數定制的預混料中VD3含量是足夠的,但儲存溫度高、時間長、混合均勻度差可能會導致缺乏。飼料中的VD3需要的是25-OH-D3(25羥基D3)活性形式,市面上銷售的25-OH-D3或Hy-D已被證明可促進鈣沉積。試驗表明,年輕種雞比老齡種雞產的蛋蛋黃小,大個種蛋孵化率較差,年輕母雞后代的最終體重比老齡種雞輕,見表6。
1.2? 種雞營養對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響? 正在發育的雞胚及剛出殼的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完全依賴于種蛋中原已輸入或儲存的營養元素。因此,剛孵化的雛雞,其生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受種母雞營養狀態的影響。蛋黃是一個復雜的營養源,含有蛋中所有的脂溶性營養素。胚胎發育過程吸收蛋黃中80%的脂肪酸,脂類是胚胎發育中主要的能量來源,脂肪酸是主要的燃料,被用以滿足雛雞心臟超過70%的能量需求。大部分維生素都集中在蛋黃內,有一些成分如VB1、VB2、VB6、煙酸和生物素更加集中于蛋白內;種蛋對種雞日糧中維生素的變化如VA、VD、VE、一些復合B族維生素等所產生的效果十分敏感,其可通過日糧變化來增加。
1.2.1? 母源性飼料能量與脂肪酸影響種蛋和雛雞的質量? 雞蛋大,蛋黃大,主要與高能量日糧中脂肪和油脂的添加與脂肪酸組成相關,較高的母源性能量攝入量如1.88MJ與1.61、1.36MJ(與粗蛋白無關)相比可改善雛雞早期生長,提高胴體蛋白,減少胴體脂肪特別是肉公雞。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對胚胎和雛雞的脂肪酸組成有積極的影響,亞油酸與受精率呈正相關。
1.2.2? 礦物質? 礦物質缺乏主要會導致胚胎畸形和死胚,有關雛雞性能的文獻很少,種雞日糧中的鈣影響蛋殼質量,磷影響雛雞骨骼發育,硒缺乏導致生長不佳、兩側癱瘓和骨骼、肌肉退化;蛋氨酸硒被認為可改善蛋內VE和抗氧化狀態、胚胎和雛雞質量直到14日齡;補充蛋氨酸鋅和氨基酸錳復合物可改善雛雞免疫力。
1.2.3?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胚胎發育和雛雞質量有直接影響,微量元素和生物素缺乏導致胚胎和雛雞常見的缺乏癥狀已得到評估。與蛋雞相比,肉種雞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需求量較高,略低于需求量也會導致多種孵化、蛋內質量、胚胎成活和雛雞質量的問題。使用較高生物活性形式的VD3和有機微量元素如硒、鋅、錳被證明可增加蛋內沉積及向種雞體組織和雞胚的傳輸。有機硒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證實可改善種蛋質量特別是在儲存過程中。種雞飼喂微量元素對后代生產性能的影響見表7。
1.2.4? 維生素? 一些研究顯示種雞日糧中的VA、VC能增加雛雞的抗體水平,VE對后代的影響最大(表8),雛雞體內的VE來自于種母雞,各種維生素中VE最重要,其參與一日齡雛雞的免疫系統,生育酚形式的VE似乎比合成形式的更有效;種雞日糧中水溶性維生素對胚胎和雛雞也有影響,泛酸充足,雛雞存活率高;生物素含量高,蛋黃和雛雞血漿中生物素含量也高,腳墊皮炎和胸肌囊腫低;其它維生素缺乏會導致胚胎畸形等(表9)。胚胎對維生素缺乏尤其敏感,導致如死亡、畸形或其它非典型的反應。胚胎發育的最后階段,氧化代謝增加,自由基的產生可通過脂類的過氧化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同樣,作為抗氧化劑,蛋氨酸硒、VA、VE、類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保護雛雞的發育,它們之間可能會相互作用。維生素缺乏時可能造成的問題見表10。表11是通過調查研究總結不同的維生素飼喂種雞后對其后代健康的影響。
1.3? 種雞營養影響雛雞質量? 種雞飼料營養的變化對下一代商品肉雞的成活率有明顯的影響,表12說明了在同等效益情況下,整個生產循環中種雞飼料成本提高1%所對應的孵化和商品肉雞生產性能的變化需求。
提高種雞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平所產的一日齡商品代雛雞,其白細胞的數量有明顯增加,表明對免疫系統有促進作用(表13)。表14給出了飼料營養不符合標準所造成的影響。
2? 供給全價日糧,確保雛雞質量
2.1? 供給全價飼料? 成品料質量控制非常重要,必須執行包括飼料廠與種雞場都采樣的成品料質量檢測程序,飼料廠管理人員對飼料生產加工環節進行采樣,種雞場也應對每一批飼料進行取樣并保存。如種雞生產性能發生問題,就可將這些樣品進行再次檢測,有助于發現或排除營養問題。飼料樣品最好從雞舍的某個料箱進行采樣,樣品大小應為1㎏左右,飼料樣品應放入封口塑料袋內并存放于溫度較低且干燥的地方,直至種雞群淘汰為止。正確儲存飼料,避免發霉變質,以免對種雞和后代造成不良影響(表15)。
2.2? 常量礦物質? 常量礦物質鈣和磷對于適當的骨骼發育、繁殖性能、蛋殼質量及其它代謝功能很重要。為維持鈣的平衡,產蛋母雞每天需要4~5g的鈣,實際生產中,在雞群產蛋率達到5%之前換成推薦的含鈣水平的產蛋料就能滿足其需要。為保持最佳的蛋殼質量,每只雞每天應補充1g左右直徑3.2mm大顆粒形式的石灰石或貝殼顆粒,這對使用碾磨很細的石灰石作為飼料鈣的來源以盡可能減少制粒機磨損而制作的顆粒料時特別重要。當每天早上飼喂雞群時,飼料中顆粒細小的鈣很快被吸收并在晚上形成蛋殼之前很早就通過腎臟被排泄掉。因此,下午給雞群提供一些大顆粒的鈣可確保蛋殼形成期間消化道中還存在鈣,改善蛋殼質量。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將這些補充的鈣均勻地撒在雞舍的墊料區域,但補充的鈣源也不能在墊料里積聚,因為攝入過多的鈣也會影響蛋殼質量。如確實發生補充的鈣源在墊料積聚,在雞群采食完墊料中補充的鈣之前應停止補鈣。如使用粉料,大顆粒的石灰石或貝殼顆粒很易混合到飼料中。適當的有效磷攝入量對于骨骼結構與蛋殼質量很關鍵。產蛋期有效磷攝入量過多會降低蛋殼質量且對孵化率有負面影響,按推薦的有效磷水平進行飼喂將確保良好的蛋殼質量。鈉、氯及鉀離子水平如超過要求會增加飲水量、降低墊料質量及對蛋殼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為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控制飼料中這些營養成分的水平很重要。
2.3? 植酸酶? 生產中常在飼料中額外添加植酸酶,使植物性原料釋放出有效磷來部分代替飼料級磷原料。如果飼料中添加植酸酶,須按供應商的建議使用,否則會發生與礦物質相關的缺乏癥。
2.4? 微量元素? 一般有機微量元素比無機微量元素有較高的利用率,當使用無機微量礦物元素時,硫酸鹽形式的微量礦物元素一般具有較高的生物學利用率。使用加麗素-紅和25-OH-D3(25羥基D3)對7日齡雛雞的體重和成活率有較好效果(表16)。預混料中微量元素推薦的補充添加水平可參考種雞營養標準。
2.5? 維生素? 維生素參與大多數營養物質的代謝過程且又是胚胎發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維生素對雞群的生長、繁殖性能及后代等所有方面都很重要,因此飼料中維生素不足對父母代種雞及后代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維生素大約占到飼料總成本的4%,所以在飼料中節約維生素是非常不明智的。在應激狀態或發生疾病及其它情況下,高水平的某些維生素具有積極的作用;與其依靠長期使用過多的維生素添加劑來獲得最佳的生產性能,倒不如把消除或減少應激因素作為管理的目標。某些維生素水平的差異主要受使用的谷物種類的影響,飼養標準中以玉米和小麥為基礎原料的飼料對VA、VE、尼克酸、泛酸、吡哆醇(B6)及生物素的水平分別作了相應的建議。很多敏感因素如濕度、微量礦物質及高溫會降低維生素的保存期限,必須實行質量控制檢測以確保成品料中維生素水平滿足推薦的營養標準。飼料從飼料廠生產到供給種雞飼喂的時間應盡可能縮短,計劃好每一批飼料的運送時間,不要將飼料存放在種雞場飼料塔內太長時間,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一般不超過10d。使用霉菌抑制劑如丙酸類能減少飼料中霉菌生長與產生霉菌毒素的風險。VE是最貴的維生素之一,且具有影響免疫與繁殖系統等很多生物學功能,因此確保飼料中VE的含量與推薦水平保持一致很重要。對新開產的種雞,飼料中增加維生素水平對提高后代生產性能具有非常顯著的商業價值。無論是內部或是田間試驗都證明提高種雞飼料中維生素含量,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VE能改善后代的成活率和早期生長發育。因此,種雞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應以確保種蛋內維生素含量達到最高為標準。
3? 種公雞的營養
采用公母分飼系統控制種公雞的飼喂量是肉種雞生產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單獨給種公雞提供飼料(不同的飼料配方、不同的營養水平)的效果并不是很明確,但可改進種雞的受精率。給種公母雞提供同一種飼料的方法被廣泛采用,但產蛋期給種公雞提供特定的飼料有利于保持其體況與受精率。低蛋白、低氨基酸的公雞料能防止其胸肌過度發育,同時飼料中適當補充VE和硒對種公雞的精子質量非常關鍵,可考慮使用螯合有機硒。建議使用公雞料,如使用特定的公雞料,應在開產或24~25周開始使用;轉換公雞料時,如公雞料的能量比當前正在飼喂的飼料能量低,應確保種公雞的能量攝入不能減少;公雞料的代謝能水平為10.88~11.72MJ/㎏。公雞料使用不能太晚,如果使用過晚就無益處(表17);若開產時使用公雞料,好處將在30~35周時體現,可改善受精率和孵化率,試驗已證明,公雞身體組成中胸肌少,睪丸重,受精率提高(表18)。同樣的試驗在37周才使用公雞料也得到相似的結果。歐盟使用公雞料的試驗表明,對產蛋晚期的孵化率影響最大,28~35周無差別、35~52周增加0.6%、53~60周增加5.1%、總體增加1.1%。48周再使用公雞料無益處。
4? 水質優良
水是生命必須的營養元素,正常情況下,應隨時為種雞提供干凈、無有機物或其它可疑物質、新鮮的飲用水且不能限水。通常在溫度21℃的條件下,育成期雞群的飲水量與采食量比例在1.6~1.8:1時,說明雞群的飲水量是足夠的,但產蛋期的飲水量可能會稍高一些;一般水料比乳頭飲水器比例較低,鐘型飲水器比例較高;種雞的飲水需求量隨采食量與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4? 小結
為了盡可能多地生產合格種蛋、受精蛋及健康的雛雞,肉種雞獲得最佳的蛋殼質量和蛋重十分重要,這需要多個關鍵方面適當的管理措施包括生物安全和疾病控制、雞群均勻度好、為提高種蛋質量提供平衡營養,滿足胚胎需求;使用推薦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穩定的高品質種雞料、雞場和孵化場種蛋的適當儲存等。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生產性能。
作者簡介:陳合強(1964-),男,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肉種雞技術管理和售后服務指導。E-mail:chenhq6686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