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展學生的智慧,提高他們的智力,據我看來,這是一般學校教育中最尖銳卻研究得不夠的問題之一。傳授知識,只是智育的一個方面,探討這個方面時,不能離開另一個方面,即培養和發展智力。發展思維和智力,就是發展思維的形象和邏輯分析的成分,影響思維的活躍程度和消除思維遲緩現象。
多年的經驗表明,必須開設專門的思維課。在上學前,就應常常上這種課。從一年級開始,思維課就應成為智育的一部分。思維課的內容既要包括接觸周圍世界的形象、畫面、現象、物體,并由此得到生動直接的認識,又要有邏輯分析、知識探求、思維練習和尋找因果關系的練習。
你如果想教“頭腦遲鈍”的學生學會思考,就要把他們帶到思維的源頭去,讓他們觀察一系列現象,從而了解其因果關系。思維過程遲緩的兒童有所思地認識這一系列現象,努力記住一些事實、事物和種種關系,這就是在經受著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思維鍛煉。要使兒童在觀察種種現象時能接連不斷地有所發現,仿佛在他面前燃起了思考的火花,從而促使思維過程活躍起來。思想的火花一經點燃,兒童就想知道更多的東西,想深入了解新的現象。這種想法和愿望,就是加速思維過程活躍程度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
節選自《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