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摘 要:風險管理是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掌握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它是指經濟單位應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個組織的資源和活動,通過對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優化組合,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處置風險管理主體所面臨,以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標的科學管理方法。該文主要探討風險管理在航標管理上應用的必要性.
關鍵詞:風險管理 航標管理 航行
中圖分類號:U6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26-01
航標是航行標志的簡稱,指標示航道方向、界限與礙航物的標志,包括過河標、沿岸標、導標、過渡導標、首尾導標、側面標、左右通航標、示位標、泛濫標和橋涵標等。是幫助引導船舶航行、定位和標示礙航物與表示警告的人工標志。為各種水上活動提供安全信息的設施或系統。設于通航水域或其近處,以標示航道、錨地、灘險及其他礙航物的位置,表示水深、風情,指揮狹窄水道的交通。永久性航標載入各國出版的航標表和海圖。
1 航標風險及其分類
所謂航標風險就是在進行航標項目實施或航標發揮效能過程中,該項目或航標本身遭受到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和人為因素中一種或多種因素引起了經濟損失和社會效益的下降,由此而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航標風險。
而航標風險成因大體可以分為: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認為因素。所謂自然因素就是例如洪水、風暴、地震、生物性風險因素和其他自然現象;經濟因素則是例如通貨膨脹、經濟蕭條、稅收改變和費用征收等;技術因素一般指技術先進性、技術成熟度、技術標準化、技術適用性等;而人為因素則是例如來自缺乏訓練或疲勞人們的錯誤或疏忽、態意妄為、蓄意破壞和恐怖行為。
對事情的起因和避免而言,人為因素是最重要的作用因素之一,在風險管理體制中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或影響應直接被系統地對待并引起高層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整合人為因素相應的技術應被應用。
對于航標風險分類,則可以根據航標風險成因所述,大體四種因素(自然、經濟、技術、人為)導致航標風險的存在。因此,航標的風險也大體分為這四類:自然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人為風險。當然,航標風險的分類標準還有很多,這并不是該文研究的重點,在此該文就不作討論。
在航標風險定量評估中,人為因素是無法定量分析的,由于這類風險連同自然風險和經濟風險難以量化,該文側重技術因素形成的風險并進行識別分析和定量評估。
2 航標運行風險管理及其必要性
2.1 航標運行風險定義及內涵
根據前述報告中風險管理的理論,該研究對于航標運行風險進行定義,以此為以后章節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對于該研究的一個內容限定。
航標運行風險指一切導致航標發生風險的一切因素,該文認為這個風險特指航標失常,即航標不能提供正常服務的狀態。從而,我們可以航標運行風險定義如下:航標運行風險指導致航標失常或者可能失常的一切因素。
這里面就包括兩個方面含義,一個方面航標運行風險是導致失常的因素,這個是可以長期的工作狀態進行測度,即可以通過后面將要用到的“維護工作報告”,進行分類、統計,并可以計算概率的,這個方面的風險我們認為是直接風險。另外一個方面即可能導致航標失常的因素,這個失常難以簡單的從工作中進行統計和測度的,這個可能是一個過程,也可能是一個標準等,它的范圍較前者廣闊,包含了與航標運行有關的直接及間接因素。
2.2 航標運行風險的分類
毫無疑問,根據分類的依據、角度不同,航標運行風險可以有很多種分類方法,下面簡單從如下幾個方面分類,目的是增進在報告中對于航標運作風險的理解。
(1)從與航標風險(失常)表征的關系,可以劃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其具體內涵已在定義部分進行分析。
(2)從航標運行失常的原因角度,可以劃分為內在風險和外在風險。
這個內在風險有兩層含,一層含義將航標作為本體,內在即相對于其自身而言。那么這個內在風險,只要是航標自身的材質、性質等方面存在的風險。第二層含義是航標及維護(即報告所涉及的航標維護部門,航標處)作為本體,這個時候的內在風險含義則包含了與航標安裝、維護、管理以及航標自身等因素。
外在風險同樣是可以劃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航標自身作為本體,將航標本體之外的一切導致失常的因素認為是外在風險。第二個層次是航標及航標運行管理部門一起作為本體,除此之外的一切導致航標失常的因素為外在風險,比如被撞、臺風等對航標導致的航標失常。
例如,電池不足,從上述第一層次看是外在風險,從第二個層次看則是內在風險。
(3)從航標運行的管理過程來看,我們有可以將航標運行風險劃分為人為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
在航標運行過程可能導致航標運失常涉及的一切的人的因素是航標運行人為風險。比如發生航標被撞,這個基本屬于人為風險,主要是由于過往船只駕駛操控的原因。毫無疑問,作為航標運行控制和管理的主體,以及航標間接交流的對象(過往船只駕駛員),人為風險是最難控制的風險,也是發生最多的風險。
在航標運行過程可能導致航標運失常涉及的技術因素是航標運行技術風險。比如燈栓、電池、材質、水密性等導致航標失常的一切因素。這部分的風險,隨著人類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風險總體而言是在不斷降低的。
在航標運行過程可能導致航標運失常涉及的管理因素是航標運行管理風險,這類屬于典型的內在風險。主要是指整個管理流程、制度的不完備,導致的航標失常因素。這個是最難被發現的風險,這需要從內部能掌控航標運行管理流程,需要對失常的第一手掌握。個人認為,這類原因在實際中很容易被轉嫁給外在風險。
2.3 航標運行風險管理必要性
該研究認為,航標身為一個公共服務設施,航標有著它自身的特殊性;航標在航路上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引工具,是劃分航道的唯一標志;也是對危險水域、不明障礙物的唯一標示。因此,航標對于人們來說,就好比開車時候的紅綠燈,雙黃線,警示標志等。不能想象,如果航標失常的話,船舶要怎么去航行,怎么去避讓。就如同公路上沒有了中心線、沒有了紅綠燈;甚至你連馬路都看不出在哪兒。
所以該研究者認為,對航標運行的風險進行管理是一個迫切的話題,運用風險管理的知識,引入到航標管理中,進一步減少航標運行的風險,是航標能更好的為航運服務,為人民服務。
航標運行風險管理將通過一切方法來降低航標風險的過程,在此我們將其理解為能降低航標失常頻次、概率的一切方法。顯然,從航標運行風險的不同劃分角度,有不同的方法、技術、手段來降低航標運行風險。
參考文獻
[1] 劉振民.海洋法基本文件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10).
[2] 翁孟勇.適應入世需要,完善交通法制[J].綜合運輸,2001(2).
[3] 方竹,高宇.現行海事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思考[J].珠江水運,200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