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女士最近搬家,翻出了一套錢幣—外匯兌換券,這種外匯券已經不在市場上流通了,那么,留著它還有用嗎?
記者聯系了北京市錢幣學會的常務理事孫克勤,孫老師告訴大家,外匯兌換券也是貨幣,它是在特定范圍內使用的,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外國人來中國,要把外匯換成外匯兌換券以后,才能在中國使用;而中國人購買某些進口商品的時候,也需要使用到外匯兌換券。外匯兌換券是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1995年之后,就退出了流通市場,繼而進入收藏市場。
隨即,記者進行了調查,在市場上發現一家賣外匯兌換券的商戶,一套不是很新的外匯兌換券標價2500元。孫克勤解釋說,外匯兌換券的發行量比人民幣少很多,是很有收藏價值的。它的價值和品相息息相關,如果是全套全品相,價值就比較高,如果是接近未流通或者已經流通的,價格就低一些。比如楊女士家的這套外匯兌換券,品相不錯,市場價格可以達到6000元一套。
既然品相對價值影響很大,那么,該如何鑒別品相呢?孫老師告訴我們,先要看紙幣最容易磨損的地方:四個角,角的品相決定著錢幣的價值。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除此之外,外匯兌換券一套是9張,包括1979年發行的7張和1988年發行的兩張。其中,1979年發行的50元外匯兌換券價值最高,占整套外匯兌換券價值的50%;1979年發行的100元外匯兌換券,占整套外匯兌換券價值的25%。所以,如果您手里有這兩張外匯兌換券,一定要收藏好。
外匯兌換券是有收藏價值的,且價格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但是,您在收藏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鑒別,品相的一點點差別,都會影響到外匯兌換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