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對于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本文結合基層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現狀,找準目前實際一線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問題;對策
近年來,我國建筑市場蓬勃發展,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作為基層政府監督管理機構,應嚴格履職,不斷優化和創新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水平和效果,為社會打造更為優質的建筑工程,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
1、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工程的質量安全關系到經濟建設的成就,關系到人們生產、生活及生命財產的安危。對于政府監督管理機構而言,質量安全監督是按國家法律法規依法執監,遏制質量安全事故是工作目標;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參建企業而言,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有保障,企業才能有效益有收益,質量安全生產會影響到企業的形象和未來發展潛力。所以不管是政府監督管理機構還是建筑工程項目參建企業,工程的質量安全都是保證合格工程的“中流砥柱”和生命線,其監督管理工作是有效維護工程質量安全的“基石”和手段,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管理價值和管理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質量過關、安全過關的工程,才能穩定、安全運行。
2、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2.1政府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制度亟待完善
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的體制和機制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逐步轉變而不斷發展,工程質量監督制度歷經單一的施工單位內部質量檢查制度、第二方建設單位質量驗收檢查制度、第三方政府質量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理相結合。21世紀,工程安全監督制度的加入,各種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章的不斷完善,讓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領域實現了有法可依,依法執監,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基層一線實際監督管理中,還是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一是社會過于依賴政府監督,政府監督機構淪為“保姆”。監督機構介入了工程各環節管理,特別是關鍵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開工條件安全審查、重大危險源管理等,需要監督機構的認定和驗收,而工程參建主體追求利益、缺乏自我約束、內部管理失控,造成一些工程實施中安全事故發生和交付后出現的質量問題,矛頭直指政府機構,甚至對于一線監督人員也追究直接責任,對于直接參加工程的建設各方反而“袖手旁觀”,讓政府監督機構淪為工程建設各方的“保姆”,變相成為了工程質量安全的責任者,從而顛倒了市場經濟中產品的制造者對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二是基層政府監督機構的人員力量和現有素質有待加強。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建筑工程體量寵大,如我縣從2010年來,每年納入質量安全監督的建筑工程體量都高達100萬平方米以上,2019年監管施工項目69個,其中房建面積135萬平方米、市政道路23公里,而我縣質量安全監督工程師不到20人。大的建筑體量對監督機構提出了更大挑戰,但因體制等各種原因,造成一線監督工程師人員力量缺乏且自身素質不高、監督設備相對滯后等問題都普遍存在,如專業技術人才不愿意到基層監督機構工作,一線監督人員工資相對固定,沒有激勵機制,相對得過且過。還有在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下,一些監督機構自我廉政、勤政約束機制不夠健全,這些勢必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的監督力度和深度。
2.2工程參建各方質量安全責任行為履職不到位
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絕大部分事故的發生主要一是企業主體責任不到位,質量安全責任行為履職不到位,自身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盲目追求工期、利益,違法轉包分包等,企業對工程安全事件不夠用心,不能將安全問題放在心上,有的甚至把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只是當作形式,遇到檢查弄虛作假。二是參建關鍵崗位人員履職不到位,各個現場的關鍵崗位人員存在人證不符、不到崗履職,進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時走馬觀花、草草了事,沒有盡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還有在崗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很多是“土瓦匠”和“包工頭”,沒有按照工程建設標準和規范進行施工,往往憑借多年的施工經驗,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現場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等發現問題再進行補救,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特別是安全生產,一旦出事就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2019年,我縣質量安全監督機構發出質量整改通知書78份、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268份、停工整改通知62份、“一單四制”交辦件8份,約談12家違規責任單位,移交立案處罰企業8家,這些數據真實的說明了參建責任主體履職行為不主動,監管機構壓力巨大。
3、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有效對策
3.1加強思想重視
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至關重要,與政府形象、工程效益、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功能和安全等密切相關,政府監督機構與工程參建責任主體必須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加大工程質量與安全施工的宣傳,提高一線監督機構工程師及參建企業管理者和現場施工班組人員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主動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履職盡責。
3.2加強政府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政府委托的質量安全監督機構應依法執監,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標準規范,首先是加快實現質量安全一體化監督,合理優化配置監督機構,并實現從單一實物質量安全監督向工程建設參與各方質量安全行為監督的延伸,運用科學的方法,將建設參與各方的質量安全責任行為和責任行為的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安全,均列為監督對象,實行建設市場和施工現場的全要素全覆蓋監督,將工程建設參與各方推向建設質量安全責任第一線,通過規范建筑市場和控制施工現場,不斷加大政府的工程質量監控力度,杜絕不合格工程流入社會,遏制安全事故發生。其次,創新監督管理方法,如我縣從2013年起,對一線質量安全監督工程師實行再監督制度,每月組織對監督項目進行回頭再監督,杜絕監督工作的不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住建部的認可。還可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對現場監督工作采用智能化和自動化模式,利用遠程網絡監控解決建筑體量大人員少的現場監督管理問題。加大房屋質量安全通病防治、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瀝青混凝土、建筑起重機械、腳手架、高支模、深基坑等專項整治工作。再者,加強一線監督人員管理,以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并結合技術人才購買服務等解決監督力量不足問題,做好一線質量監督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及廉政建設,不斷的提高質量監督人員的業務水平及廉潔自律行為,確保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政府執法形象,更好的為經濟建設服務。
3.3提升工程參建各方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一個合格的建筑工程,是參建各方協同合作、履職盡責的結果,工程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是在參建各方,尤其目前對于工程質量來說實行終身承諾制。對于參建各方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依賴于相應的制度,如果制度缺失、不完善、流于形式,必然會影響到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參建各方必須結合實際,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履行質量安全責任行為。首先,完善工程質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對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方面的內容做出明確規定,細化各項職責;其次,要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的執行力度,全面落實質量安全生產責任制,將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落實下去,從而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引向正軌。完善信息反饋機制,讓工程施工作業人員參與到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來,進而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效率。再者,強化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的管理,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是影響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就會影響到工程質量;機械設備性能不佳,頻頻出現故障,特別是塔吊和施工電梯等特種設備的管理使用,若管理不當就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因此,工程企業應注重施工材料及機械設備的管理,針對施工材料,在選購材料時,堅持經濟性原則,以最優的價格,購進質量最佳的材料,材料進場后,要根據材料的屬性分類管理,做好材料的防潮、防曬、防火工作,避免材料未投入使用前出現性能變化,及時進行自檢和抽樣檢驗。針對機械設備,設備投入使用前,做好性能測試,確保設備能夠正常運行;設備投入后,注重設備的日常維護與管理,檢查設備線路,所有設備必須由專業人士使用,嚴禁非專業人員操作,特別是特種設備的安裝和使用必須持證上崗,設備上要張貼該設備的操作指令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作為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建筑工程效益密切相關。建筑工程效益可以從其建設安全程度以及工程建設質量水平來體現,而工程參建各方要想獲得良好效益,就必須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參建各方責任主體應履職盡責、政府監督管理機構應依法嚴格監督,提高質量監督管理效率和效果,進而建設出高質量的工程,最終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盛立.如何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現場管理[J].中國房地產業,2016(13).
[2]賈冬海.住宅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50).
[3]張一文.探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門窗,2017(6).
[4]李東 閆東.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7).
[5]馬百紅.淺析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環保建材,2017(02).
[6]胡家騏.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的問題分析關鍵要素探究[J].居舍,2019(11).
作者簡介:
華俊杰,男,1981年生,湖南澧縣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和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