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帥軍 王盧平 秦少峰
摘 要:本文重點從玉米育種、栽培過程、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用途等方面提出我國玉米當前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玉米存在問題;解決途徑
玉米在我國乃至世界上都是重要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大,用途廣,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國玉米高產栽培運用的主要技術有合理密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的產量。玉米作為飼料近年來逐漸被人們重視,玉米秸稈是重要的可利用資源。這些年玉米深加工業也飛速發展,如何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和如何實現玉米產業的增值是我國諸多學者研究的焦點。玉米加工業對于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原料增值空間、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玉米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育種方面。一是種植資源匱乏;二是育種領域秩序混亂,存在不正當競爭;三是玉米品種的栽培技術被忽視;四是育種存活率低、易感染病蟲害;四是玉米育種領域投入不足。
2.栽培方面。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玉米產量沒有明顯的提高,必須更加重視研究和探討更加有效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并且加大玉米高產技術的推廣,使更多玉米種植戶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提升我國的玉米總體產量。
3.作為飼料用途方面。玉米作為飼料應用發展歷史已久,但存在的問題仍較多。一是玉米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方式與優化設計缺少創新性;二是飼料玉米品種選育、玉米秸稈的處理方法、加工、運輸等方面的技術還不成熟,玉米作為飼料應用粗放、不夠精細。
4.作為化工原料方面。玉米加工業雖然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玉米深加工品種少,結構不合理。加工水平和技術比較落后,初級加工產品比例過大,占到85%,深加工只占15%。從工業意義上講,品種分布不合理,結構也不合理。二是企業規模小,玉米品種種類少,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提升產品檔次。小規模企業科技含量低,生產成本過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差,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產品品種單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治理難度大,競爭力弱。
二、解決途徑
1.玉米育種方面。針對我國玉米育種領域出現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國家應重視玉米育種能力問題,將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對玉米育種進行全國統一規劃,還需要加強玉米育種發展方向的計劃和安排,制定相關制度,鼓勵和幫助玉米育種相關人員進行研究。二是明確分工,加強合作。改革現有機制弊端,在了解我國玉米育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玉米育種計劃和發展方向規劃。加強專業院校與玉米育種產業的合作,強化產、學、研合作。三是強化玉米抗逆性研究。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以及玉米生長發育期的變化、病蟲害的生長情況來制定出明確的育種目標,有選擇的強化玉米品種的抗逆性,增強玉米抵抗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對現有玉米基因雜交育種的研究進行深化,讓玉米基因之中的抗逆性因素可以得到全面的改善。四是積極馴化野生玉米。將野生玉米的優秀基因運用到玉米種質之中來,可以有效地拓展種質資源,改善玉米育種的效果,促進玉米育種的良性發展。五是積極引進國外的優秀玉米種質。嘗試引進國外熱帶、亞熱帶國家中的優質種質資源,并將這些種質資源和地方上的實際氣候進行結合來開展研究,以此來充分的利用這些國外的優質種質,改善育種效果。
2.栽培方面。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主要是合理密植和病蟲害防治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密植。需要全方位考慮當地氣候、地理以及水肥等客觀因素,選擇適合當地種植密度的玉米品種。不同玉米品種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特點,可以根據玉米品種的特點,進而選擇合理的種植密度。二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當玉米在進行栽培之前或者正在栽培的過程中積極開展有效地治理,從而提高玉米產量,此時就需要及時針對玉米田地中存有的病蟲害展開消除工作,與此同時,需要注重玉米播種時的天氣狀況,根據以往發生病蟲害概率的現狀,確保玉米在正確、合理的時間內開始播種,以此來有效確保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創新技術推廣理念,建立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針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現狀,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變傳統農業技術推廣的理念,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制。二是加強推廣并應用最新的玉米品種;科研技術人員要加強對玉米新品種的研究和推廣。三是將相關的宣傳工作做好;四是做好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3.作為飼料應用方面。大力推進玉米飼料的生產力度,積極耕種青貯玉米等飼料用的玉米品種,遵循以養定種的策略要求,同時也要優化飼用糧作物的種植結構,使用于飼料生產的農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另外,還要將玉米等農作物的秸稈深度利用,進一步推進糧改飼進度,并將種養結構深度優化,積極促進經濟作物和糧食與飼草料種植結構更加和諧有效地發展。
4.作為化工原料應用方面。加快完善玉米產業鏈結構,大力發展玉米加工產業,將玉米相關的整體產業鏈進行調整與優化,加速發展玉米相關的物流行業和周圍服務行業,使農業產業鏈結構更加完善。
三、結束語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玉米的生產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玉米育種存在種植資源匱乏、育種領域存在不正當競爭、玉米品種的栽培技術被忽視、育種存活率低、易感染病蟲害等問題。玉米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方式與優化設計缺少創新性、飼料玉米品種選育、玉米秸稈的處理方法、加工、運輸等方面的技術還不成熟、玉米作為飼料應用粗放、不夠精細等。我國玉米加工業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深加工品種少,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小,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提升產品檔次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國家應重視玉米育種能力問題,加大投入,規范行業制度;科研和技術人員不斷創新,提高玉米育種和栽培技術,實現玉米高產高質;不斷優化飼用糧作物的種植結構,使用于飼料生產的農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加快完善玉米產業鏈結構,加大玉米加工在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得到了很多應用。
參考文獻:
[1]施驥,李寧.我國玉米育種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12(05):5-7.
[2]李祥,唐海濤,梅碧蓉等.淺析我國玉米育種面臨的挑戰及機遇[J].農業科技通訊,2017(11):11-14.
[3]齊海漂.玉米超高產育種理論與實踐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6,3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