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未雨綢繆,建立健全幫扶長效機制,強化返貧風險的防控,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到最后越要繃緊決戰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
脫貧致富,就是要全民共享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繁榮發展的紅利,共享美好幸福生活。不僅要扶貧“扶上馬”,還需要“送一程”。因此,對脫貧群眾有最低生活保障還遠遠不夠,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好思想準備,將扶貧工作常態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狠抓結合,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做到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持久跟蹤、關注幫扶脫貧戶,隨時隨地上前“幫一把”。
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幫扶長效機制和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同時,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讓廣大脫貧戶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穩。
在產業上健全幫扶長效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產業振興”是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消費扶貧等多措并舉,增強內生動力,提高脫貧群眾抵御返貧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科學規劃增收項目,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各項產業經濟,走“農業集約化經營”之路,采取“家庭農場”“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鼓勵、支持脫貧戶發展種植養殖業,從源頭上杜絕返貧風險。努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發揮其帶動和引導作用,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渠道和機會。
在監測上健全幫扶長效機制。落實專門力量,制定精準識別返貧的標準和返貧風險指數,建立臺賬、跟蹤關注、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及時發現和解決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過程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前打好“主動仗”,將返貧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果任重道遠,既要標本兼治、持之以恒,又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齊心協力,攜手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