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是黨中央依據當前國際關系發展態勢,對世界歷史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趨勢判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不僅在于實現了從唯心史觀向唯物史觀的徹底哲學變革,還在于提供了“歷史的方法”這一根本性的方法論變革。“百年變局”論斷正是充分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的方法”之后所得出的歷史性結論。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世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暴發恰好有助于我們從“歷史的現實性”這一角度來準確把握“百年變局”判斷的現實意義,對于指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
“百年變局”論斷是我們準確把握世情國情、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抗“疫”事件從現實角度彰顯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重大成效。此次抗“疫”,我國在前期毅然暫緩全面經濟活動,承受住了第一季度GDP指標同比下降6.8%的巨幅下滑壓力;在后期我國又迅速組織復工復產,承擔起世界各國的抗“疫”物資生產。抗“疫”中我國在物流、5G通信、人工智能及制造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和運用能力令人驚嘆,在特殊的背景下凸顯出我國拉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實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定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目前已經實現了以制造業全球第一、GDP世界第二為代表的世界經濟地位的歷史性超越。站在“百年變局”的歷史高度,我們就能深刻理解這種超越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要堅持以“百年變局”論斷為指導,以新思想引領新常態、以新理念指導新實踐、以新戰略謀求新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抓住歷史機遇,迎接世界經濟發展新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
“百年變局”論斷是我們準確把握世情國情,加快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據。新冠肺炎疫情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造成后果的嚴重性遠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制度保障能力在這次疫情中受到全方位考驗。面對兇猛的疫情,中國采取武漢封城、集中支援武漢、全國交通管制、小區全面封閉管理等辦法,表現出高效的治理水平,用兩個多月時間逐步控制了疫情。而不少發達國家在重大公共安全治理上表現出令人吃驚的混亂狀態,并且為轉移國內矛盾焦點,一些人還罔顧中國抗“疫”事實,借疫情污名化中國。站在“百年變局”論斷的高度,我們就能認識到,這次抗“疫”將是一次歷史性轉折事件,折射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和能力的差別。中外抗“疫”的不同表現反映了國家治理理念和能力的差異性,中國真正把人民的生命權和發展權放在了首位,代表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住國家治理能力發展的歷史大趨勢、大走向,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堅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百年變局”論斷是我們準確把握世情國情,不斷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依據。這次抗“疫”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我們在中西方文化競爭上的弱勢。近百年中華民族的苦難歷程造成了中華民族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在此次抗“疫”中,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時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寧愿犧牲經濟發展,也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現實體驗感。而廣大人民群眾高度團結,在抗擊疫情中展現出的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更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站在“百年變局”論斷的高度,我們就能清楚認識到,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發展趨勢的判斷是科學的,兩種社會制度因核心價值取向不同而迥異的表現教育并喚醒了國人,這次抗“疫”更加堅定了國人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百年變局”論斷是我們準確把握世情國情,堅持“命運共同體”人道主義主張的重要依據。抗“疫”事件反映了不同文化在道德情懷上的差異。中國人民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刻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天下、社稷、國家至上的道德原則的現實意義。同時,讓更多的人明白個人命運只有融入到與國家和時代同頻共振的節奏中才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站在“百年變局”論斷的高度,我們能清楚認識到,中國為什么會在自身剛緩過來之際就能立即對外派醫療隊、捐獻緊缺醫用物資,對12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防疫物資進行援助,竭盡所能盡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義務——因為中國一貫秉持世界大同的精神,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在新時代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判斷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趨勢,中國人民的道德情懷在這一刻深刻地反映出了人類文明和人類精神發展的大趨向。(作者系成都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