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市新都區各級黨組織聞令而動、迅速響應,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應急處置的力量優勢,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和“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
疫情發生后,擁有1799個黨組織、38329名黨員的新都區委迅速開展“三讓一強”行動——全面落實,讓黨的旗幟飄起來;組織動員,讓戰斗堡壘強起來;黨員帶頭,讓先鋒模范樹起來;聯防聯控,強化使命擔當。新都區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
構筑紅色“防控網”,應急響應有速度
基層黨組織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擔負著組織領導的責任,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力量的源泉。近年來,新都區全面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創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五步”(找黨員、建組織、優機制、抓服務、植文化)工作法,全覆蓋建立小區黨支部,推動社區“口袋黨員”主動亮身份。同時,常態化開展黨員志愿者應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黨員隊伍應急搶險能力。
疫情發生后,新都區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工作組,建立區領導包片、“三級包干”(街道班子包社區、社區干部包戶、網格員包人)、部門一把手“第一責任人”等機制,迅速健全以基層黨委為主體、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戰時組織指揮體系。黨員志愿者隊伍迅速轉換成“香城先鋒”志愿服務隊,在車站、市場、小區院落等重點區域建立臨時黨組織、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實現黨員志愿者全覆蓋,構筑疫情紅色“防控網”。
在關鍵時刻,這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站得出來、豁得出去,真正做到了“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崗位就是“戰位”,服務群眾有力度
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人民的呼聲就是我們工作的指向。新都區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創新探索以黨委為核心、黨支部為主體、黨員為骨干的“三聯+”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法,有機連接黨委、村(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廣泛開展“黨員義工日”“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搭建起黨員亮諾踐諾、實事惠民、結對幫扶的平臺。在小區常態化開展“陽光下午茶”“730夜話”等活動,讓小區黨員充當群眾意見建議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政策方針宣講員,真正成為小區居民的“主心骨”。
疫情發生后,新都區深化“三聯+”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法,廣大黨員干部視崗位為“戰位”,帶領網格員、綜治隊員、“紅袖套”、物管人員等走進小區院落和群眾身邊,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黨員志愿者助農搶收搶種、補欄補種,村(社區)黨組織組織流動宣傳車輛和志愿服務隊巡回宣傳,主動加強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推廣農產品“產運銷”一體配送模式、“無人菜攤”等售賣模式,解決了“賣菜難”“買菜難”等群眾身邊的問題。
機制激發活力,聯防聯控有廣度
創新城鄉基層治理,必須創新城鄉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新都區持續深化黨組織領導下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強化區、鎮(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四級聯動,形成黨委統籌、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社會協同、共建共治的基層治理格局。同時,構建“大聯動、微治理”體系,推進“大聯動”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應急指揮中心與智慧治理中心整合,深化“雪亮工程”建設,讓基層治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疫情發生后,新都區充分發揮機制優勢,動員多方力量,實施地毯式滾動摸排,逐人逐戶對全區走訪排查,建立入戶摸排數據庫、疫情重點人員管理臺賬。利用綜治中心大聯動·微治理系統、“一標三實”(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系統大數據功能,逐一比對航班、郵輪、動車、電話活動軌跡等信息,篩查高危人員,上門逐一核實,確保摸排核實全覆蓋。
落實“一企一策”“一個專班一個聯絡員”制度,抽調機關黨員干部下沉企業實施“靶向式”服務。搭建全區線上疫情防控期政企對接平臺,建立與鎮(街道)、部門聯動服務機制和信息即時互通制度,推動企業產銷精準對接,確保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
服務增強戰力,關懷激勵有溫度
用心用情關心關愛干部,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才能讓廣大干部安心安身安業。新都區堅持黨管干部、選賢任能和嚴管厚愛,加強對“一把手”和重點部門、關鍵崗位干部的監督管理。出臺新都區嚴管厚愛干部“雙十條”,深化表彰與使用相結合用人機制,及時選拔任用執行能力強和治理能力強的干部。
疫情發生后,新都區為全區一線醫務人員提供每人20萬元的醫療保障,走訪慰問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及家屬,做好一線工作人員替換輪崗、心理疏導等工作。出臺“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七條措施”,走訪了解全區產業功能區、鎮(街道)及一線單位黨員干部的履職情況,并在部分點位開展現場考察,將干部擔當擔責、扎實工作的實績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發展、考驗入黨積極分子,截至目前共收到289份入黨申請書,確定3名重點發展對象。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都區構筑疫情紅色“防控網”,形成了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迅速集結以黨員干部、網格員、人民警察、醫護人員等為主體的3.5萬余名基層防控力量。同時深化“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層治理機制,構建“大聯動、微治理”體系,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優勢在疫情防控中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效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意識。
實踐證明,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提高基層黨組織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給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危害和損失、維護社會穩定和群眾利益的根本保證。(責編/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