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逸
沖鋒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中,除了拯救病人的醫護人員,還有一群直面病毒的幕后英雄——檢驗人員。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技師隆霞作為四川省第二批、自貢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53天,與檢驗小組成員一起完成了2000多例標本核酸檢測,極大地提升了新冠肺炎的診斷效率。
“我時刻銘記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沖鋒在前是自己應該做的。”1月27日,一封印有鮮紅手印的請戰書送到了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隆霞毫不猶豫地報名“請戰”。正月初三早上,隆霞在家人微信群里簡單發了一句“親人們,走了”,便義無反顧踏上了援鄂征程。
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的“金標準”,是協助臨床快速確診病人采取后續診療的關鍵一環。來到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隆霞發現,PCR實驗室已停止運行了一年多,現有條件無法達到核酸檢測要求。“確診新冠肺炎主要依靠核酸檢測,當時疫情迫切需要我們將核酸檢測開展起來,即使困難再大也要堅決完成任務。”身為黨員的隆霞扛起重任,在到達醫院第一天,就帶領檢驗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分析如何科學、有效、安全地開展項目,會議一直進行到第二天凌晨1點。
擬訂方案、改建實驗室、采購儀器試劑、對試劑及儀器進行性能驗證、制定檢測流程、順利開展核酸檢測……通過隆霞和檢驗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核酸檢測結果由過去外送兩三天才能拿到報告縮短至24小時內出報告,為臨床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工作提供有效診斷依據,為疫情防控爭分奪秒。不僅如此,隆霞還在完成核酸檢測工作的同時,對鼻拭子、咽拭子、血清標本、口罩標本及院感采集相關標本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研究病毒確切傳播途徑,開展相關抗體IgG和IgM檢測科研項目,提升新冠肺炎診斷的準確性。
作為“離病毒最近的人”,檢驗人員承擔著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感染性標本的處理及實驗室檢測,每一次收取標本都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實驗室環境特殊,容不得絲毫差錯,每一個環節都要慎之又慎。”每次檢測,都要經歷實驗前消毒、核對樣本、檢測樣品、檢驗結果分析與復查、實驗后清潔消毒、廢棄物處置等環節,整個流程下來每批標本要獲得結果得花5個小時以上。但隆霞始終堅守在這樣枯燥繁瑣又高度緊張的崗位上,盡全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實驗室既是險象環生的戰場,也是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線,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刻,我們必須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隆霞說。(作者單位/自貢日報社)(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