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一線,有一群時刻都在與病毒斗智斗勇,為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操勞奔波的院感專家。他們默默筑起了一道隱形的防線,守護著醫護工作者和一座城市的健康。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黎曉容便是其中之一。
1月28日,作為遂寧市派出的唯一一名院感專家,黎曉容成為四川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她的主戰場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和150名“川軍”所駐酒店,需要負責醫院院感防控和酒店隊員感染防控。為了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黎曉容在制定各項制度時,除了參考國家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各項規范指南外,還通過查詢各類文獻及資料,不斷完善各項防護流程。
“你們守護患者,我守護你們!”據黎曉容講述,每天,她與醫療組一同進入醫院,指導、協助進入病區的醫療隊隊員和當地醫務人員穿脫防護服,指導醫務人員按規范通道進入并開展工作;醫務人員開始工作后,她便進入各病室督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大家休息后,她又開始巡查醫務人員就餐、休息點防控漏洞和風險點,提出可行性改進措施,并逐一了解150名四川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身心狀況,開展一對一問卷調查。
在黎曉容每天的登記單上,記錄著每一個隊員的所屬醫院、姓名、健康狀況,如有用藥需求的,她會及時將藥送到隊員手上。就像媽媽看護孩子一樣,她每天不停地叮囑“戰場”上每一個人:雙手衛生做到位,醫療垃圾處置規范,病室消毒處置規范,穿脫防護用品規范……相同的話每天重復無數遍,聲音都喊嘶啞了。“在武漢的那些日子,每天5點多就起床。忙完一天的工作,對房間進行全面消毒后一般都是晚上10點多。雖然很累,但我必須把每項工作都做好,這樣才能保護大家的健康。”黎曉容說,自己的工作關乎著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必須將工作做細做實。
兩個女兒想媽媽了,為黎曉容畫了一幅“逆行者”的畫,大女兒寫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逆行者最美”,兩歲多的小女兒寫下“媽媽加油”。看到畫,她哭了,為做孩子最好的榜樣而自豪。當醫院工會問她有什么需要時,她說:“我一切都好,請轉告我的家人,我很安全,請他們放心。”
援助湖北的53天,黎曉容完成健康問卷調查6000余人次,完成醫院及駐地酒店現場環境考察15次,指導穿脫防護用品3000余人次,規范管理醫療廢物50余次,院感指導培訓200余人……每個數字的背后,都是辛苦付出的結果,黎曉容用實際行動扛起了一名前線“守門員”的職責與義務。(供稿單位/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