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蓮
(無錫市新吳區新瑞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1]。此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此病患者可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可見其支氣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內發生炎性細胞浸潤或纖維化[2]。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續進展,可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氣管哮喘。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新型的祛痰藥。本文將近年來在無錫市新吳區新瑞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鹽酸氨溴索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無錫市新吳區新瑞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其病情均符合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其病程均超過2年,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對鹽酸氨溴索或鹽酸溴已新過敏、不能遵醫囑用藥、病歷資料缺失及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鹽酸氨溴索組(n=40)與鹽酸溴己新組(n=40)。在鹽酸氨溴索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占67.5%),女性患者13例(占32.5%);其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55.36±9.54)歲;其病程為3~16年,平均病程為(8.21±3.78)年;其中,年齡≥60歲的患者有16例(占40%),年齡<60歲的患者有24例(占60%)。在鹽酸溴己新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占62.5%),女性患者15例(占37.5%);其年齡為35~77歲,平均年齡為(56.49±9.80)歲;其病程為3~15年,平均病程為(8.71±3.56)年;其中,年齡≥60歲的患者有18例(占45%),年齡<60歲的患者有22例(占5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感染、平喘、止咳、維持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及霧化吸入等治療。在此基礎上,用注射用鹽酸氨溴索對鹽酸氨溴索組患者進行治療。注射用鹽酸氨溴索的用法是:靜脈滴注,每次用藥30 mg(將其溶于250 ml的生理鹽水中),每天用藥2次。對鹽酸溴己新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鹽酸溴己新進行治療。注射用鹽酸溴己新的用法是:靜脈滴注,每次用藥12 mg(將其溶于250 ml的生理鹽水中),每天用藥2次。對兩組患者均進行7 d的治療。囑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戒煙戒酒,并保持低鹽、低脂的飲食。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療效)。顯效:經治療,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經治療,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經治療,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未減輕[3]。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鹽酸氨溴索組患者與鹽酸溴己新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5%與75%,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空氣質量的下降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此病患者的氣道內可出現較多的分泌物,且其氣道纖毛的運動功能減弱,因此會導致其氣道內的痰液不易排出[4]。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新型的痰液溶解劑。此藥可破壞痰液中的酸性粘多糖纖維,抑制氣管和支氣管內腺體及杯狀細胞中酸性粘多糖的合成,致使粘液細胞分泌出小分子粘蛋白(小分子粘蛋白的黏稠性較低),進而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進痰液的排出[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鹽酸氨溴索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鹽酸溴己新組患者,P<0.05。可見,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鹽酸氨溴索對其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療效,緩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