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恩毅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主觀性耳鳴是指在無聲源的環境中,患者本人可聽到耳鳴聲,而檢查者無法聽到的情況。此病的發生與患者存在耳部器質性病變或神經反射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此病患者占耳鳴患者總人數的90%以上[1]?,F階段,臨床上尚無治療此病的特效藥。耳鳴掩蔽療法和耳鳴習服療法均為臨床上治療主觀性耳鳴的常用療法。本文對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接診的86例主觀性耳鳴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比較用耳鳴掩蔽療法與耳鳴習服療法治療主觀性耳鳴的效果。
選取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診的86例主觀性耳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將其均分為掩蔽組(n=43)和習服組(n=43)。掩蔽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9例;其年齡為28~56歲,平均年齡(40.16±6.48)歲。習服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21例;其年齡為28~55歲,平均年齡(40.34±6.87)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為掩蔽組患者采用耳鳴掩蔽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耳鳴檢測的結果選用耳鳴掩蔽器中的窄帶噪音或白噪音(強度均為最小掩蔽閾上的10 dB)對其進行治療,10~20 min/次,4次/d。為習服組患者采用耳鳴習服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1)心理干預。醫生詳細地向患者講解有關主觀性耳鳴的知識,以消除其心中的疑惑。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指導其嘗試忽視耳鳴的癥狀。2)轉移注意力。醫生通過為患者播放音樂、視頻、組織其參與小型詩詞會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3)松弛訓練。醫生為患者播放自然界較為輕緩的聲音(例如林中的鳥鳴聲、雨滴落在瓦片上的聲音、溪水流淌的聲音、海浪拍擊礁石的聲音等),告知其保持全身放松,20~30 min/次,2次/d。4)不全掩蔽治療。醫生使用低強度的寬帶噪音對患者進行不全掩蔽治療,2 h/次,1次/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治療前后其耳鳴癥狀的評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治療6個月后采用耳鳴致殘量表(THI)[2]對兩組患者的耳鳴癥狀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耳鳴癥狀越嚴重。
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耳鳴癥狀完全消失或顯著減輕,其情緒、睡眠質量恢復正常;好轉:經治療,患者的耳鳴癥狀有所減輕,其情緒、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耳鳴癥狀未減輕,其情緒、睡眠質量未改善。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錄入至SPSS 20.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習服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高于掩蔽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HI評分相比,P>0.05。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掩蔽組患者的THI評分分別為(37.45±3.08)分、(33.38±4.23)分,習服組患者的THI評分分別為(35.65±4.25)分、(27.41±4.12)分。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習服組患者的THI評分均低于掩蔽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HI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掩蔽組 43 44.22±5.08 37.45±3.08 33.38±4.23習服組 43 44.61±5.04 35.65±4.25 27.41±4.12 t值 0.357 2.249 6.630 P值 0.361 0.014 0.000
主觀性耳鳴患者會出現聲音感知與外界真實聲音無相關性的癥狀?,F階段,臨床上治療主觀性耳鳴的療法包括針灸療法、電刺激療法、高壓氧療法、耳鳴掩蔽療法和耳鳴習服療法等。臨床研究發現,主觀性耳鳴的產生與患者聽覺通路上神經電生理活動的異常存在相關性[3]。對主觀性耳鳴患者進行耳鳴掩蔽治療主要是借助外界聲音的掩蔽作用消除或減輕其臨床癥狀。近年來,耳鳴習服療法在治療主觀性耳鳴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表明,與采用耳鳴掩蔽療法相比,用耳鳴習服療法治療主觀性耳鳴的效果較好,可顯著增強患者聽覺系統的過濾功能,減輕或消除其耳鳴癥狀。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習服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高于掩蔽組患者,P<0.05;治療3個月后和治療6個月后,習服組患者的THI評分均低于掩蔽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與采用耳鳴掩蔽療法相比,用耳鳴習服療法治療主觀性耳鳴的效果較好,可顯著降低患者的THI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