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晴晴
(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江蘇 無錫 214000)
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1500 g的新生兒[1]。臨床研究發現,極低出生體重兒因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的情況[2]。喂養不耐受患兒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出現免疫力下降、生長障礙等情況[3]。本文主要是分析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效果。
選取無錫市兒童醫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發生喂養不耐受的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三聯活菌組和常規組(50例/組)。三聯活菌組患兒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出生體重為0.8~1.3 kg,平均出生體重為(1.03±0.31)kg。常規組患兒中有男22例,女28例;其出生體重為0.7~1.4 kg,平均出生體重為(1.12±0.33)kg。兩組患兒的性別、出生體重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1)采用微量喂養法對患兒進行喂養,并循序漸進地為其增加喂養量。2)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靜脈營養支持。3)在對患兒進行喂養前30 min和對其進行喂養后60 min,對其進行撫觸治療,15 min/次,3次/d[4]。在此基礎上,為三聯活菌組患兒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進行治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商品名:小培菲康,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70105)的用法是:鼻飼給藥,0.5 g/次,2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1個月。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胃潴留消失的時間、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和血清IgA的水平。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三聯活菌組患兒胃潴留消失的時間、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分別為(4.01±1.21)d、(3.26±1.02)d、(14.86±2.33)d、(10.11±2.04)d,常規組患兒胃潴留消失的時間、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分別為(5.76±1.67)d、(5.41±1.73)d、(24.18±3.15)d、(14.56±2.17)d;三聯活菌組患兒胃潴留消失的時間、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d,)

表1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d,)
組別 例數 胃潴留消失的時間 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 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 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三聯活菌組 50 4.01±1.21 3.26±1.02 14.86±2.33 10.11±2.04常規組 50 5.76±1.67 5.41±1.73 24.18±3.15 14.56±2.17 t值 6.000 7.570 16.820 10.56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三聯活菌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為(0.49±0.15)g/L,常規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為(0.48±0.16)g/L;兩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三聯活菌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為(0.97±0.32)g/L,常規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為(0.62±0.15)g/L;三聯活菌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高于常規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g/L,)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血清IgA的水平(g/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三聯活菌組 50 0.49±0.15 0.97±0.32常規組 50 0.48±0.16 0.62±0.15 t值 0.322 7.003 P值 0.748 0.000
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1500 g的新生兒。臨床研究發現,極低出生體重兒因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的情況。喂養不耐受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嘔吐、腹脹、胃潴留等[5]。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微生態制劑。此藥可有效地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的吸收功能。近年來,此藥在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研究表明,用此藥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其胃排空,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且安全性較高[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三聯活菌組患兒胃潴留消失的時間、嘔吐腹脹癥狀消失的時間、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患兒,其血清IgA的水平高于常規組患兒,P<0.05。
綜上所述,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的效果顯著,能夠快速地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其消化功能,增強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