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衡
(漣水縣中醫院病區藥房,江蘇 漣水 223400)
在臨床上,不合理用藥的危害極大。不合理用藥不僅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負面的影響,導致其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還可能加重其病情,威脅其生命安全[1]。抗生素是一類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的藥物。近年來,臨床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象逐漸增多。臨床上若不能合理地為患者使用抗生素,不僅達不到治病的目的,還可能增加患者體內細菌的耐藥性,從而可增加對其進行治療的難度。現階段,如何合理地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應用抗生素已成為臨床上關注的焦點。藥學干預是指藥師運用其專業知識為患者提供專業的用藥指導和咨詢服務,以提高其用藥安全性和合理性的一種藥學服務模式。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對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實施藥學干預可提高其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2]。本文將近年來我院外科收治的180例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對其實施藥學干預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院外科收治的180例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這180例患者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均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設為REG組,將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設為PI組。在PI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8例;其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為(42.72±3.91)歲;其體重為45~71 kg,平均體重為(58.76±4.81)kg。在REG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49例;其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2.58±3.84)歲;其體重為44~73 kg,平均體重為(58.97±4.57)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自2018年1月起,我院對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實施藥學干預,方法是:1)我院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草案)》中的相關規定建立藥學干預制度,使臨床藥學服務有據可依。定期對藥師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的原則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的分級與使用規范、聯合使用抗生素的原則等知識,并讓其不斷學習新的藥學知識。2)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藥師與臨床醫生一同對患者進行查房,詳細了解其病情、身體狀況、手術方案及手術切口的分類情況(如Ⅰ類切口、Ⅱ類切口、Ⅲ類切口、Ⅳ類切口等),以便為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提供依據。術前,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對于身體狀況良好、手術切口為Ⅰ類切口的患者,術前可不必為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3)藥師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對圍手術期醫生開具的抗生素處方進行點評,明確處方中使用抗生素的適應證是否合理、用藥時機和用法用量是否得當、聯合用藥是否合理等。若發現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應及時與開具該處方的醫生進行溝通,以便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用藥方案。4)在為患者應用抗生素期間,藥師應參與其用藥的全過程,監測其各項藥代動力學參數,明確其是否發生不良反應、是否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等,以便為醫生調整用藥方案提供依據。
比較兩組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草案)》評價患者使用抗生素是否合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包括使用抗生素的適應證不合理、用藥時機不當、用法用量不當、術中追加的劑量不合理、術后用藥時間不當、聯合用藥不當等。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及其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的時間。
用SPSS 20.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I組患者與REG組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分別為2.22%與32.22%,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
PI組患者與REG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3.33%與13.33%,二者相比,P<0.05。PI組患者與REG組患者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的平均時間分別為(3.86±1.27)d與(5.69±2.04)d,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及其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的時間
現階段,多數外科醫生均存在重技術、輕用藥的思想[3]。因此,在患者的圍手術期,臨床藥師應積極地參與到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與臨床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促進臨床上合理應用抗生素。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應用抗生素時,應根據其手術部位、手術的時間、肝腎功能、出現合并癥的情況、發生過敏的情況及手術切口的分類情況等為其合理應用抗生素,以保障為其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通常情況下,在對患者的頭頸部、腹壁、乳腺、四肢等部位進行手術操作時,宜使用第一代頭孢類抗生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在對患者的胃、十二指腸、小腸等部位進行手術操作時,宜使用第二代頭孢類抗生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在對患者的結腸、直腸等部位進行手術操作時,宜使用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5-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實施藥學干預可顯著降低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和術后感染的發生率,縮短其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