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加,周其生,余 麗
(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該病是發生嚴重創傷、燒傷、休克、感染及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膿毒癥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引發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甚至死亡[1]。臨床上對膿毒癥患者主要是進行抗感染、輔助呼吸、液體復蘇、控制血壓、調節血糖等常規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用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膿毒癥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例膿毒癥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女性18例,男性23例;其年齡為42~76歲,平均年齡為(59.62±5.55)歲;其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表(APACHEⅡ)的評分為17~23分,其APACHEⅡ的平均評分為(20.02±1.14)分。在試驗組患者中,有女性16例,男性25例;其年齡為43~75歲,平均年齡為(59.58±5.51)歲;其APACHEⅡ的評分為18~22分,APACHEⅡ的平均評分為(20.06±1.09)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調節血糖、控制血液、輔助呼吸、輸血、抗感染、液體復蘇。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使用血必凈和烏他司丁進行治療。血必凈的用法是:取100 ml的血必凈,將其加入到25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每隔12 h給1次藥。烏他司丁的用法是:取20萬U的烏他司丁,將其加入到5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滴注2次,共治療7 d。采用CRRT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采用DX-10型血液凈化機對患者進行治療,在其股靜脈留置導管,以此作為血管通路。將血液凈化機的工作模式設置為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模式,血流量為100~180 ml/min,連續治療48 h。24~36 h后,繼續進行下一次的連續腎臟替代治療,每周治療2次。在治療期間,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決定血液凈化機的清除率、超濾量[2]。
在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液中白細胞計數(WBC)及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
使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中的WBC及血清PCT、CRP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液中的WBC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血清PCT、CRP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在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炎性指標的比較()

表1 在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炎性指標的比較()
指標 時間 試驗組(n=41)對照組(n=41)t值 P值WBC(×109/L)治療前 20.26±2.14 20.33±2.11 0.1492 0.8818治療后 8.06±0.86 11.68±1.01 17.47360.0000 PCT(ng/L) 治療前 3.68±0.35 3.69±0.32 0.1350 0.8929治療后 0.68±0.11 1.53±0.17 26.87940.0000 CRP(mg/L) 治療前 58.26±6.61 58.33±6.29 0.0491 0.9609治療后 10.12±1.11 14.66±2.64 10.15070.0000
據調查,在世界范圍內,膿毒癥的發病率約為3%,該病患者的死亡率為30%~60%[3]。臨床上普遍認為WBC、PCT、CRP等炎癥因子水平的升高在膿毒癥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炎性介質的釋放可損傷機體重要臟器、組織的功能,引發抗凝機制及促凝系統的失衡,使膿毒癥患者體內出現大量的微血栓,進而可導致其機體的微循環出現障礙[4]。有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RRT對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糾正其機體水電解質的失衡,清除其血液中的炎性介質、內毒素,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減輕其機體出現的炎癥反應,維持其機體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性,保護其體內臟器及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促進其機體各個器官、組織功能的恢復,降低其死亡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輕其經濟負擔。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CRRT治療膿毒癥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該病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