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斌
(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云南 臨滄 677300)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患者的局部腦組織發生血液供應障礙、缺血及缺氧,使其腦組織發生壞死或軟化所致。該病可嚴重損害患者腦組織的功能,使其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甚至可導致其死亡[1]。注射用阿替普酶的主要成分是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rt-PA是臨床上常用的靜脈溶栓藥物[2]。本文以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用rt-PA對該病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
從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選取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25例/組)。甲組患者的年齡介于47~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5.42)歲;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3:12。乙組患者的年齡介于4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5.32)歲;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2:13。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乙組患者進行吸氧、控制血壓及血糖、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并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同時,采用鹽酸川芎嗪注射液(生產廠家: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5479)和復方丹參注射液(生產廠家: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3020177)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鹽酸川芎嗪注射液的用法為:將40~80 mg的該藥溶于250~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用藥1次。復方丹參注射液的用法為:將8~16 ml的該藥溶于100~1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用藥1次。患者若存在頭暈眼花、惡心嘔吐及胸悶氣短等癥狀,為其靜脈滴注250 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在15~30 min內滴完,每日用藥2次。連續用藥2至4周。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生產廠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10052)對甲組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注射用阿替普酶的用法為:將100 mg的該藥溶于5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在3 h內滴完。在開始治療的前2 min,為患者滴注藥液總量的10%(含10 mg的注射用阿替普酶);在隨后的60 min內,為其滴注藥液總量的50%(含50 mg的注射用阿替普酶);在剩余的約120 min內,為其滴注完余下的藥液。在治療的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用藥24 h后,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患者若未出現明顯的出血,則對其進行抗血小板聚集、營養腦神經及清除自由基等常規治療。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進行評估。具體的評估項目包括患者的意識水平、視野范圍、面癱程度、肢體運動功能、語言及感覺功能等,分值為0~42分。患者NIHSS的評分與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呈正比。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具體的評估項目包括患者進食、洗澡、進行自我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進行床椅轉移、行走及上下樓梯的能力等,分值為0~100分。患者Barthel指數的評分與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呈正比。
依據兩組患者NIHSS的評分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并將評定結果分為基本痊愈、顯著好轉、好轉及無效。基本痊愈: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下降的幅度≥90%。顯著好轉: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下降的幅度為50%~89%。好轉: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下降的幅度為15%~49%。無效: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下降的幅度<15%。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顯著好轉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n(%)]
接受治療前,甲組與乙組患者NIHSS的評分、Barthel指數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療后,甲組患者NIHSS的評分低于乙組患者,其Barthel指數的評分高于乙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BI指數評分的對比(分,)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BI指數評分的對比(分,)
注:a與乙組相比,P<0.05;b與接受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Barthel指數評分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 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乙組 25 12.35±6.98 6.15±6.42b 62.57±19.85 78.52±18.66b甲組 25 12.45±7.48 4.98±5.79ab 62.67±19.98ab 84.56±18.67ab
急性腦梗死是由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該病患者可出現偏癱、失語、感覺障礙及共濟失調等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及體征。該病可對患者的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故對其進行及時高效的治療十分必要[3]。
近年來,臨床上采用rt-PA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rt-PA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中,可選擇性地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相結合,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活性,促使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從而發揮溶解血栓的作用[4-5]。該藥的安全性較高,不易導致患者出現出血性并發癥。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證實,用rt-PA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減輕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