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葉,孔 珉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昆山 215300)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患者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因使用藥物所致的肝臟毒性損害或因過敏反應所致的肝臟疾病。目前,臨床上對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主要是進行保肝、消炎等治療。復方甘草酸單銨S具有保護肝臟、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能夠消除藥物形成的氧自由基,進而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1-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藥物性肝損傷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間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86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將這8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3)和研究組(n=43)。在對照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26~69歲,平均年齡為(47.4±5.3)歲;其中使用解熱鎮痛藥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11例,使用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8例,使用降糖藥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8例,使用抗生素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11例,使用其他藥物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5例。在研究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齡為24~72歲,平均年齡為(48.5±5.9)歲;其中使用解熱鎮痛藥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9例,使用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7例,使用降糖藥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9例,使用抗生素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12例,使用其他藥物所致肝損傷的患者有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在發病前有7天以上的用藥史。3)患者有發熱、皮疹、瘙癢等癥狀。3)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者存在其他可引起肝功能異常的病因。2)患者存在心腎功能異常。3)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4)患者合并有精神病。5)患者存在溝通障礙。6)患者對使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有明顯的禁忌證。7)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自行調整用藥量或擅自添加其他保肝藥或對肝功能有明顯影響的藥物。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進行治療,方法是:將1.2 g的還原型谷胱甘肽加入到25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加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進行治療,方法是:將0.16 g的復方甘草酸單銨S加入到25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連續14天的治療。
1)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完全消失,進行實驗室檢測的結果顯示其血清谷丙轉氨酶(ALT)的水平、血清谷草轉氨酶(AST)的水平和血清總膽紅素(TBIL)的水平均恢復正常。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明顯改善,進行實驗室檢測的結果顯示其血清ALT的水平和血清AST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降低50%以上。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及血清ALT的水平和血清AST的水平均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9.1%(34/43),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3%(41/4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直接損傷肝臟的實質細胞或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引發機體的免疫應答,從而引起過敏反應或藥物干擾膽汁的正常代謝導致肝臟受損。對藥物性肝損傷患者進行早期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3-4]。還原型谷胱甘肽是臨床上治療藥物性肝損傷的常用藥。該藥具有解毒、保護肝細胞的正常代謝、清除自由基、促進膽汁代謝等作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單銨S、鹽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等。該藥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消炎的作用。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治療藥物性肝損傷,可降低患者體內氨基酸轉移酶的水平,預防肝纖維化,改善其肝損傷的程度,且不會引起顯著的皮質激素樣不良反應[5-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這說明,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藥物性肝損傷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