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遙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腦卒中是指患者因腦血管發生破裂或阻塞而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種腦部疾病。腦卒中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及半身不遂等表現[1]。目前,臨床上對腦卒中患者多進行手術治療。有中醫學者認為,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可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2]。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5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甲組(n=25)和乙組(n=25)。在甲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1例;其年齡為40~68歲,平均年齡為(53.58±3.68)歲;其中患肢為左側肢體的患者有12例,為右側肢體的患者有13例。在乙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13例;其年齡為42~71歲,平均年齡為(55.76±3.73)歲;其中患肢為左側肢體的患者有10例,為右側肢體的患者有1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患者存在心臟、肝臟或腎臟等器官的功能障礙。2)患者進行針刺治療的穴位所對應的皮膚處存在瘢痕、濕疹等情況。3)患者患有腦腫瘤、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對甲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方法是:循序漸進地指導患者進行以下康復訓練。為患者取健側臥位,協助其患肢進行被動運動。定時為患者更換體位,以預防其受壓側肢體發生肌肉痙攣等并發癥。為患者取仰臥位,指導其通過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的方法進行患肢的主動運動。抬高患者的床頭,協助其緩慢坐起。待患者可自行坐起后,協助其坐于床沿。待患者可自行坐于床沿后,協助其通過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的方法站起。待患者可自行站起后,協助其進行原地行走、床邊行走等訓練。每天對患者進行2次上述訓練。對患者進行連續14天的上述訓練。對乙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方法與甲組相同。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是:將患者的肩髃穴、腎俞穴、手三里穴、十二井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大椎穴、外關穴、曲池穴、陽陵泉穴、環跳穴、昆侖穴、太沖穴、委中穴及三陰交穴作為治療的穴位。對于存在言語不清的患者,為其加用廉泉穴、啞門穴及風府穴。對于存在口眼歪斜的患者,為其加用頰車穴、地倉穴、風池穴及人中穴。使用補瀉兼施法將針灸針依次自患者上述穴位所對應的皮膚處刺入其穴位中,針灸針刺入其皮膚的深度為0.5~1寸。在患者得氣后,為其留針30 min。每天對患者進行1次上述治療。對患者進行連續14天的上述治療。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使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定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得分≥60分,表示其日常生活可自理;其得分<60分,表示其日常生活無法自理[3]。使用Fugl-Meyer評定量表評定患者肢體的運動功能。患者Fugl-Meyer評定量表的得分為96~99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其得分為85~95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其得分為50~84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其得分<50分,表示其存在十分嚴重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使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和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和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分,)

表1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和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分,)
組別 例數 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 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甲組 25 70.33±7.96 60.20±4.01乙組 25 85.53±8.67 76.25±4.37 t值 6.45 13.53 P值 0.00 0.00
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分,)

表2 兩組患者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分,)
組別 例數 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甲組 25 63.65±4.84 71.35±5.80乙組 25 63.77±5.98 86.79±5.71 t值 0.07 9.48 P值 0.07 0.00
腦卒中也被稱為中風、腦血管意外,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患者可出現呼吸系統功能障礙、消化系統功能障礙、循環系統功能障礙及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情況[4]。目前,臨床上對腦卒中患者多進行手術治療。有學者認為,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可促進其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其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但單純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難以有效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5]。中醫認為,腦卒中屬于“痿痹”的范疇。腦卒中的發病機制為正氣虧虛、臟腑功能衰退。此病以臟腑虛衰為本,以痰瘀阻絡為標。有中醫學者認為,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可緩解其患肢的肌肉痙攣,提高其患肢的肌力,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6]。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可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7]。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的評分、Fugl-Meyer評定量表的評分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可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