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王建中,李晶晶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近年來,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霧化吸入療法是治療呼吸內科疾病常用的一種療法。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可使用霧化裝置將可緩解呼吸道炎癥反應的藥液分散成藥霧或藥氣,讓患者將其吸入呼吸道內[1]。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具有藥效較快、臨床療效較好等特點。但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可發生口腔真菌感染等并發癥。有學者認為,對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可降低其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10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甲組(n=51)和乙組(n=51)。在甲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6例;其年齡為35~69歲,平均年齡為(46.9±6.7)歲;其病程為7~27個月,平均病程為(15.6±3.6)個月。在乙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3例;其年齡為31~68歲,平均年齡為(47.6±6.9)歲;其病程為8~25個月,平均病程為(16.9±3.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腫或躁動癥。2)患者存在呼吸急促的癥狀。3)患者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藥液過敏。
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積極與其進行交流,以了解其年齡、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等信息。依據掌握的信息,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為患者介紹科室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醫護人員配備等方面的情況,以緩解其對新環境的陌生感。為患者講解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方法、注意事項等知識,以提高其對進行治療的依從性[2]。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及精神狀態等信息,每隔4個小時為其記錄1次上述信息。評估患者口腔內黏膜、牙齦及舌部等處的情況,1次/天。對于存在口腔潰瘍、口腔黏膜充血等癥狀的患者,及時將其病情告知醫師,協助醫師對其進行對癥治療,以避免其發生口腔真菌感染。對乙組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方法是[2]: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的病房環境,將其病房內的溫濕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依據患者的生活習慣,為其調整病房內病床、床頭柜及輸液架等設施的位置,以提高其舒適感。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患者需長時間使用霧化吸入嘴進行口腔給藥,因此易發生牙齦損傷、口腔黏膜損傷等不良情況。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勤漱口、清潔口腔,以避免其發生口腔真菌感染。使用被雙氧水浸濕的醫用棉簽擦拭患者的牙齒、牙齦等處,對其進行口腔護理,3次/天。在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前,對其進行口腔檢查,以明確其是否存在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等癥狀[3]。對于存在口腔潰瘍的患者,指導其使用淡鹽水漱口后,使用醫用棉試子將制霉菌素涂抹于其口腔內的潰瘍組織處[4]。指導患者進食富含鈣質、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以提高其免疫力,避免其發生感染[5]。叮囑患者進食溫度適宜的食物,禁止其進食有刺激性的食物,以避免損傷其口腔黏膜,降低其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情況、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及護理的效果。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定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該調查表包括護理服務、護理技巧、護理質量及護理結果四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滿意:患者該調查表內各項的得分>8分;為較滿意:患者該調查表內各項的得分為6~8分;為不滿意:患者該調查表內各項的得分<6分。
顯效:接受護理后,患者未發生口腔真菌感染,且其病情控制的效果較好。有效:接受護理后,患者發生口腔真菌感染,但其病情控制的效果較好。無效:接受護理后,患者發生口腔真菌感染,或其病情控制的效果較差。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在甲組患者中,發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15.7%);在乙組患者中,發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3.9%);乙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P<0.05。
接受護理后,甲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護理技巧、護理質量及護理結果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分別為(7.5±1.1)分、(7.4±0.6)分、(8.7±0.4)分及(9.1±0.2)分;乙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護理技巧、護理質量及護理結果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分別為(8.5±1.2)分、(8.6±1.5)分、(9.5±0.3)分及(9.5±0.2)分;乙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護理技巧、護理質量及護理結果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分,)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分,)
組別 例數 護理技巧 護理質量 護理服務 護理結果甲組 51 7.4±0.6 8.7±0.4 7.5±1.1 9.1±0.2乙組 51 8.6±1.5 9.5±0.3 8.5±1.2 9.5±0.2 t值 5.3045 11.4262 4.3869 10.0995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接受護理后,在甲組患者中,護理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24例(占47.1%),為有效的患者有14例(占27.5%),為無效的患者有13例(占25.5%);在乙組患者中,護理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0例(占58.8%),為有效的患者有19例(占37.3%),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占3.9%);乙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
近年來,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6]。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其病情在短期內往往難以得到控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是指使用霧化裝置將可緩解呼吸道炎癥反應的藥液(包括呼吸道擴張劑等)分散成藥霧或藥氣,讓患者將其吸入呼吸道內,以發揮藥效的一種藥物治療方法[7]。目前,臨床上對發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痙攣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常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颊呷艉喜⒂屑毙苑嗡[,不可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可發生口腔潰瘍、口腔真菌感染等并發癥[8]。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通過對其進行口腔精細化護理、飲食精細化護理等精細化護理,可降低其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促使其較快地康復,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的過程中,乙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P<0.05。接受護理后,乙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護理技巧、護理質量、護理結果滿意度的評分及護理的總有效率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可降低其口腔真菌感染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