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冰珠
(無錫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感染等并發癥[1]。加強對此類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在無錫市人民醫院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的效果。
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無錫市人民醫院進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未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且近期內均未接受過激素治療。將其隨機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50例/組)。研究組患者中男、女分別有24例、26例;其年齡為24~68歲,平均年齡(43.9±5.2)歲。對比組患者中男、女分別有23例、27例;其年齡為23~69歲,平均年齡(43.6±5.4)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P>0.05。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后,對對比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口腔護理。方法是:使用棉球蘸取生理鹽水對患者的口唇、牙齒、頰部、舌頭等部位進行清潔,3次/d(于飯后進行)。在進行清潔操作的過程中,注意加強對患者口腔內創面的清潔。完成清潔處理后,讓患者使用西吡氯銨含漱液漱口。對于存在口腔感染的患者,讓其使用復方氯己定漱口液漱口。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3次/d,于飯后進行)。方法是: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對其口周進行潤濕處理,然后讓其用力張口,使沖洗視野充分暴露。抽吸8 ml的口腔沖洗液(由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9%的氯化鈉注射液調制而成)對患者的口底、頰部、牙間隙、上顎等部位進行沖洗。對于舌部能夠正常活動的患者,指導其使用舌尖對牙齒舌側面進行按摩,以提高其牙齒舌側面的清潔效果。對于無法自行吐出沖洗液的患者,一邊對其口腔進行沖洗,一邊使用負壓吸引管吸除其口腔內的沖洗液[2]。在進行沖洗的過程中,注意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受。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比較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創口感染、口腔潰瘍、口角開裂、創口開裂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口腔舒適度的評分。
對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口腔舒適度的評分為(89.5±4.6)分,對比組患者口腔舒適度的評分為(77.8±4.3)分;研究組患者口腔舒適度的評分高于對比組患者,t=13.1386,P<0.05。
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發生創口感染,有1例患者(占2%)發生口腔潰瘍,有1例患者(占2%)發生創口開裂,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50);對比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6%)發生創口感染,有4例患者(占8%)發生口腔潰瘍,有2例患者(占4%)發生口角開裂,有3例患者(占6%)發生創口開裂,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4%(12/5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比組患者,χ2=6.3529,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因口腔自潔能力下降,常會發生口腔感染等并發癥。以往,臨床上采用口腔擦拭法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清潔,但效果不夠理想[3]。有研究指出,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清潔其口腔內的“衛生死角”,防止其發生口腔感染[4-5]。為了分析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無錫市人民醫院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10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口腔舒適度的評分〔(89.5±4.6)分〕高于對比組患者口腔舒適度的評分〔(77.8±4.3)分〕,其并發癥的發生率(6%)低于對比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24%),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口腔的舒適度,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