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燁,楊福珍,張世瓊,李 超
(攀鋼集團總醫院心內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谂R床上較為常見。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約為4.6‰,2008年該病的發病率增長至7.7‰左右,2013年該病的發病率增長至10.2‰左右。此病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其心功能會逐漸下降,易導致其發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1]。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規范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其預后至關重要。本文以2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病例,探討對其實施個體化護理的效果。
將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攀鋼集團總醫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且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將這些患者按照蛇形分組法分為OBG組(n=100)與REG組(n=100)。OBG組患者的年齡為58~72歲,平均年齡為(65.29±8.45)歲;其中,男女分別有54例(占54%)和46例(占46%);心絞痛分級為Ⅱ級(指患者的日?;顒涌梢蛐慕g痛發作而輕度受限)的患者有71例(占71%),為Ⅲ級(指患者的日?;顒涌梢蛐慕g痛發作而明顯受限)的患者有29例(占29%)。REG組患者的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5.80±7.94)歲;其中,男女分別有55例(占55%)和45例(占45%);心絞痛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67例(占67%),為Ⅲ級的患者有33例(占33%)。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血小板聚集、調脂、控制血壓、擴張血管及抗心絞痛等治療。在此期間,對REG組患者進行冠心病知識宣教、用藥指導、常規病房巡查及生活護理等常規護理。對OBG組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方法是:1)冠心病患者需要口服的藥物種類較多,部分患者會對長期服藥產生抵觸情緒或因記憶力減退而忘記服藥。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介紹服藥的目的、時間及必要性,并為其制作服藥提醒卡片,以防其忘記服藥。對于有家屬陪護的患者,應囑其家屬監督患者服藥。若患者的年齡較大且無家屬陪護,護理人員應監督患者服藥后再離開。囑患者在服藥后若出現不適感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2)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為其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向其詳細地介紹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危害、臨床表現、緩解心絞痛的方法及治療方案等),以提高其對此病的重視度,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其冠心病雖然難以被治愈,但可以控制和緩解,讓其不必過于恐懼和焦慮。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和關心患者,使其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安心地接受治療。3)觀察患者心絞痛發作的規律和疼痛的程度,并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為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囑患者在外出時將硝酸甘油帶在身邊,若發生心絞痛應立即停止活動,坐下或躺下休息,并舌下含服此藥。告知患者心絞痛的常見誘因(如情緒激動、從事重體力勞動、吸煙、受寒等),讓其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規避上述誘因。4)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戒酒,并做到勞逸結合。囑其食用低鹽、低脂、低糖、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避免發生便秘。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做保健操等),讓其合理控制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每次運動30 min左右為宜,每天運動2次)。
護理前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自擬的調查問卷(總分為60分)調查兩組患者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患者的SAS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情緒越嚴重?;颊叽藛柧淼脑u分>50分、為30~49分、<30分,分別表示其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OBG組患者與REG組患者平均的SAS評分分別為(43.83±6.87)分與(52.57±6.82)分,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分,)
注:*與REG組護理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的SAS評分 護理后的SAS評分OBG 組 100 65.24±5.36 43.83±6.87*REG 組 100 64.86±6.13 52.57±6.82
OBG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REG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冠狀動脈是人體內唯一供給心肌血液的血管。冠狀動脈內若出現粥樣硬化斑塊會發生狹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發生缺血、缺氧,進而可引起心前區不適、心絞痛等癥狀。病情較輕的冠心病患者通常無明顯的癥狀或僅有乏力、心前區不適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心絞痛的癥狀。目前,臨床上常使用鈣通道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他汀類藥物等治療冠心病。良好的護理干預是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可改善其焦慮情緒,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