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佳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新疆 喀什 844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風濕免疫性疾病。該病具有難治愈、病程長的特點。該病患者可出現多發性、對稱性的關節炎癥反應,其關節腔內的滑膜可發生炎性病理改變。該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1-2]。臨床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環磷酰胺和甲氨蝶呤都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藥。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用環磷酰胺沖擊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中,有男135例,女65例,其平均年齡為(59.21±1.22)歲。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其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環磷酰胺沖擊療法對A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取20 mg的環磷酰胺,將其加入到2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持續治療20 d。然后將該藥的使用頻率改為每隔7 d注射1次。為B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甲氨蝶呤的用法是:將15 mg的甲氨蝶呤加入到2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每隔7 d注射1次,共治療3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的水平,記錄其關節功能的分級,統計其病情的復發率。
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2)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Ⅰ級:患者全身關節的功能完好,能夠自由活動。2)Ⅱ級:患者部分關節的活動輕度受限,其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3)Ⅲ級:患者部分關節的活動明顯受限,其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4)Ⅳ級:患者全身多個關節的活動嚴重受限,其需要長期臥床。
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患者,P<0.05。見表1。
治療后,A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低于B組患者,P<0.05;其ESR慢于B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 CRP(mg/L) ESR(mm/h)A 組 100 20.34±1.22 40.56±1.82 B 組 100 43.45±1.83 73.24±1.91 t值 105.075 123.869 P值 0.000 0.000
治療后,在A組患者中,關節功能分級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5%、32%、5%、8%;在B組患者中,關節功能分級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5%、12%、25%、18%。治療后,A組患者中關節功能分級為Ⅰ級、Ⅱ級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B組患者中相應患者的占比,P<0.05;其中關節功能分級為Ⅲ級、Ⅳ級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B組患者中相應患者的占比,P<0.05。
治療后,A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B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風濕免疫性疾病。該病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其全身的關節均可受累[3]。甲氨蝶呤是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藥。該藥可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生的炎癥反應,降低炎性病變對骨骼的損害。但長期使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環磷酰胺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可抑制其關節的炎癥反應[4-5],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用環磷酰胺沖擊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