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娟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續發展,可發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因此,臨床上應對此病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術式之一。通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可擴張其冠狀動脈的狹窄處,增加其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其心功能[1]。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對其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本文將近年來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術前對其實施心態影響因素分析及個體化心理護理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間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48例冠心病患者。其病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均具有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出血性疾病、存在室壁瘤、多支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的彌漫性病變、左室射血分數<40%、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50%及存在溝通障礙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術前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OBG組(n=24)與REG組(n=24)。OBG組患者的年齡為47~83歲,平均年齡為(62.45±5.08)歲;其冠心病的平均病程為(8.26±3.16)年;其中,男女分別有14例和10例。REG組患者的年齡為45~84歲,平均年齡為(62.76±5.23)歲;其冠心病的平均病程為(8.04±3.22)年;其中,男女分別有13例和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術前,對REG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心理護理,方法是:向患者介紹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相關知識,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問題。采用安撫、勸慰、鼓勵等方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地配合治護工作。對OBG組患者進行心態影響因素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對其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方法是:1)進行心態影響因素分析。采用我科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的因素。此問卷包括疾病、環境、手術、家庭支持、認知狀況、護理服務等評分指標,總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狀態越差。通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得知,影響其心理狀態的因素主要有:(1)對冠心病的認知度低。(2)經濟壓力較大。(3)對手術的安全性及療效存在疑慮。(4)對醫院的環境不適應,其家屬對其關心不足。2)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根據上述影響因素,為患者制定以下護理措施:(1)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帶領患者熟悉醫院的環境,幫助其盡快消除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2)通過面對面交流、播放宣傳視頻或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患者介紹冠心病及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相關知識,重點向其說明進行該手術的目的、基本流程、重要性、術后康復的情況及手術醫生精湛的技術等,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向患者介紹手術成功且預后良好的病例,以提高其對手術的信心。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護士要保持溫和的語氣和良好的態度,避免使患者出現抵觸情緒。(3)對于經濟困難的患者,積極地為其尋求各類基金協會的幫助,或通過募捐的形式為其籌集治療費用,給予其最大的物質幫助,緩解其經濟壓力,進而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地接受治療。(4)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其家屬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避免讓其獨處。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如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更換床上用品、調節病房的溫度和濕度等),護士要盡量滿足。(5)參照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及人本主義心理學[2],在尊重患者的生命、權利、健康、需求、尊嚴及人格的基礎上,給予其更多的人文關懷,密切地關注其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最大程度地改善其心理狀態。
術前12 h,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患者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患者的SDS評分和SAS評分越高,表示其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越嚴重。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患者此問卷的評分≥80分、為60~79分及<60分分別表示其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總滿意率。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
用SPSS 25.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OBG組患者術前12 h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REG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術前12 h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術前12 h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
組別 例數 術前12 h的SAS評分 術前12 h的SDS評分REG組 24 52.46±8.25 54.42±8.79 OBG組 24 44.27±6.55 45.32±6.01 t值 5.6691 5.5669 P值 0.0000 0.0000
OBG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REG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護理后,OBG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REG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時,可向其病變的冠狀動脈內置入球囊,擴張其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之后再向其冠狀動脈的狹窄處植入支架,以恢復其心肌的血流灌注,預防其出現冠狀動脈再狹窄等情況[3]。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并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且易導致其術后出現一些并發癥[4]。因此,臨床上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應了解影響其心理狀態的因素,并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心理狀態[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對影響其心理狀態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對其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能顯著改善其術前的心理狀態,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