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張國清 彭 永 通訊員 楊昆明
河南省新鄉縣地處平原,土地肥沃,經濟繁榮,多年來,這里一直是鄉村發展的引領之地。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新鄉縣憑借獨特的經濟優勢和資源稟賦,一路高歌猛進,不僅實現了貧困戶的快速脫貧致富,還探索出了許多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和值得參照的成功路徑。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新鄉縣一面加大幫扶舉措,一面筑牢兜底體系,確保全縣脫貧攻堅完美收官。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一點在新鄉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得以彰顯。
在新鄉縣古固寨鎮三王莊村,提起賣火燒的張樹玲,幾乎無人不知。4月3日上午9點,見到張樹玲時,她正在店里忙碌,店鋪不大,顧客盈門,丈夫高云嶺在旁邊打著“下手”。
14年前,高云嶺因胃出血住院,經診斷患糖尿病,并伴隨有胃病、肝病、眼出血等并發癥。高云嶺的這場疾病,讓原本富裕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10余年間,高云嶺不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下30多萬元外債。
看著患病在床的丈夫和兩個沒有成家的孩子,張樹玲一籌莫展。2016年,張樹玲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她重拾信心,決定以一己之力,撐起家里“半邊天”。經扶貧干部介紹,張樹玲學會了打燒餅的手藝,憑借著勤勞實在,很快將燒餅店經營得紅紅火火。
“現在,我們每天的收入都在200元以上,我的病也基本好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強。”說起現在的生活狀況,高云嶺一臉感激。為了回饋社會,今年疫情期間,他主動義務加入鎮里疫情防控大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朗公廟鎮崔莊村的王小鵬,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雙腿、雙腳和雙手都萎縮變形。幾年前,他曾一度對生活喪失了信心,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通過精準扶貧,他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做起了電商,現在成了全縣的典范。”新鄉縣扶貧辦副主任李越新向記者介紹。
在崔莊村一間臨街門面房內,記者見到了37歲的王小鵬。因為殘疾,身體矮小的他坐在一個小鐵凳上,旁邊放著的一輛小三輪車是他的代步工具,物架上擺放著銷售的產品。掛在墻上的“河南省優秀電商扶貧帶頭人”“新鄉縣電商創業勵志典范”“脫貧光榮證”等榮譽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新鄉縣委書記申樂民(左四)到朗公廟鎮南固軍村對困難戶孫秀芳三個子女同時考上研究生、大學表示祝賀,并送去5000元慰問金

脫貧村民在扶貧基地給葡萄疏果

脫貧光榮戶張樹玲(左)正在燒餅店里忙碌
在朗公廟鎮,對于王小鵬創業的勵志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2017年,在一次走訪中,駐村工作隊張新安發現王小鵬會使用電腦,并且會網上購物,就向他提出了開辦農村淘寶代理點的想法。王小鵬一聽,很有興趣。駐村工作隊便與新鄉縣商務局、阿里巴巴、淘寶網聯系溝通,經過立項、簽約、培訓等一系列工作后,為他爭取到了“農村淘寶”新鄉縣崔莊村綜合服務站(編號001)營業網點,并協同村兩委成員為他捐款4000元作為啟動資金。
王小鵬銷售的物品多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客戶大都是本村人。現在,他每天早上7點多就起床,8點鐘準時打開店門,打掃衛生,整理貨物,然后就開始登錄淘寶,查看、收集當天“農村淘寶”上面的商品優惠信息,用微信、QQ發送給鄉親們。
“我銷售的產品,不僅質量有保證,價格也便宜,并且可以送貨上門。”王小鵬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我每月收入少則兩三千元,多則四五千元。
在新鄉縣,類似這樣身殘志堅的典范還有很多。比如七里營鎮脫貧光榮戶楊秀衛,小時候一只眼受傷失明,家境貧困,但通過努力,現在不僅組建了自己的包工隊伍,去年還被村民選舉為村委會主任;同樣是七里營鎮的創業青年劉照國,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患有智障,不到20歲的他自主創業擔起了家庭重任。在脫貧攻堅這條艱難而漫長的路途中,新鄉縣通過志智雙扶、榜樣引領,激勵許多貧困群眾鼓起斗志,快速走上致富路。
在朗公廟鎮西馬頭王村村西,10座蔬菜大棚在陽光下泛著亮光。大棚內,村民趙鳳玲在給西瓜打杈。這是該鎮的一個西瓜種植產業扶貧基地。
2015年,朗公廟鎮利用到戶增收項目,在這里建設了10座西瓜大棚。該項目占地36.5畝,總投資69萬元,分兩期實施,共帶動8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除此之外,該項目還吸收5名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人均年收入達1萬元。
從被評定為貧困戶開始,趙鳳玲在這里一干就是5年。“我每天收入六七十元,活兒不重,最主要離家近,能照顧孩子。”趙鳳玲家里4口人,孩子年幼,丈夫外出打工,這份在家門口的工作,讓她非常滿意。
“我們歡迎貧困戶前來就業,并隨時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在河南喜世食品有限公司,談起產業扶貧,公司董事長劉麗娜開門見山。該公司主要生產手抓餅、餡餅、速凍水餃等九大系列產品,現有員工300余人,其中90%都是當地人員。劉麗娜介紹,目前公司實施的扶貧開發項目,涵蓋39個行政村,涉及貧困戶170戶,貧困人口462人。同時,該公司還實施了金融扶貧項目,采用企貸企還的模式,幫助貧困戶每年增收2400元。
劉麗娜特別為貧困戶介紹就業崗位:“我們公司崗位很多,許多活技術含量也不高,只要有勞動能力,都能干;另外,公司工資也不低,月平均4000元;建議有條件的貧困戶可以和公司合作種植蔬菜,比如包菜、洋蔥、甜玉米等,公司包管理,包回收。”
脫貧攻堅,新鄉縣各個產業都在貢獻力量。新鄉縣視察種業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農業系統知名企業,公司從事小麥、玉米育種研發,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該公司小麥育種基地,負責人尚瑞成向記者介紹公司扶貧模式。近年來,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產業帶貧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持續增收。尚瑞成舉例說,比如流轉土地,貧困戶比普通農戶每畝多補助200元流轉費;公司與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統一加價15%~20%對種子進行回收;此外,公司還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每天工資70~200元不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據悉,截至4月2日,新鄉縣共謀劃實施扶貧項目20個,總投資2093萬元。20個項目中,產業扶貧項目8個,涉及資金1273.16萬元,占扶貧資金總額的60.82%。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產業發展受到影響。新鄉縣共有帶貧企業14家,這些企業通過就業帶貧、產業帶貧等方式帶動全縣932戶貧困戶增收脫貧。為了讓帶貧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新鄉縣按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要求,優先安排帶貧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貧困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截至2月28日,14家帶貧企業全部復工。
新鄉縣總人口37.4萬人,全縣10個貧困村都于2018年退出貧困序列。新鄉縣2019年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36戶10342人。最新統計,新鄉縣現剩余未脫貧人口359戶697人。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新鄉縣副縣長祁磊說。
在新鄉縣,脫貧攻堅工作成績突出,亮點紛呈。為了確保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奔小康,防止返貧現象發生,新鄉縣實施了一系列有效舉措,織密筑牢兜底保障體系。
“我們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切實解決了困難群眾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貧的問題;建立教育扶智基金,保證了貧困群眾子女順利讀完高中、大學,確保不因貧輟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翟坡鎮建立的愛心扶貧基金,解決了老人戶、重殘戶、大病戶等特困群體的脫貧問題。”祁磊說。
特別是大病救助基金的建立,形成了六重醫療保障體系,織密了社會兜底保障網,大大減輕了貧困群眾的醫療負擔,讓貧困群眾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比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住院費用,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第四次商業保險報銷和民政醫療救助以后,個人自付費用3萬元以內的,大病救助基金再按照90%予以報銷,超過3萬元的,個人只需支付3000元,其余部分由大病救助基金予以兜底解決。截至2019年年底,大病救助基金已累計救助貧困患者1501人次,發放救助金201.5萬元。
實行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也是新鄉縣探索出的特色扶貧路徑。新鄉縣依托具有托養資質的兩家養老中心,對全縣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截至目前,已入住22人,真正實現“托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的目標,不讓殘疾群眾在共奔小康的路上掉隊。
此外,新鄉縣還通過舉行脫貧攻堅干部思想文化論壇、舉行貧困勞動力公益崗位專場招聘、大力開展消費扶貧等多種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