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任重 柳玉鵬
“政治病毒為害甚于新冠病毒。”對于美國政府在疫情危機中對內加劇兩黨政治分裂,對外破壞世界多邊抗疫合作,進一步損害中美關系,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撰文形容,華盛頓染上了“政治病毒”。這種病毒仍在擴散。當地時間12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聯合8名議員提出所謂的“2019年新冠病毒問責法”稱,若中國不配合國際調查,不全面說明疫情暴發的過程,將授權白宮實施制裁。“美國會個別議員提出有關議案,完全罔顧事實,妄圖通過搞有罪推定式的‘調查向中方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這極不道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如是反擊。《環球時報》記者13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準備對美就疫情的濫訴活動進行反制。“甩鍋大戲”是特朗普政府為贏得6個月后的大選給自己尋找的出路之一,另一個是強行推動經濟重啟。美國《紐約時報》說,美國頂級流行病專家福奇12日在聽證會上針對“解封”過早“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圖景”,“你可能會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疫情”,而這與特朗普的說法大相徑庭。
美議員繼續表演“已被嚴重劇透”的“甩鍋大戲”
格雷厄姆等美國議員12日提出的“2019年新冠病毒問責法”要求特朗普在60天內向國會提交證明,以說明中國向美國及其盟友或者世衛組織等機構領導的新冠病毒調查提供了“全面交代”,否則將授權總統實施制裁,手段包括凍結資金、發布旅行禁令、禁止中企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等。格雷厄姆在聲明中聲稱,“我相信,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欺瞞,病毒不會出現在美國”,并要求中國關閉“濕貨市場”。
據《紐約郵報》報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12日稱,有間接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或者活禽市場,“無論哪一個,對中國來說都不是好答案”。他還聲稱,“過去20年里,有5種流行病來自中國”。
趙立堅13日表示,中國根本沒有西方所謂的野生動物濕貨市場。人們常說的是農貿市場和活禽海鮮市場。這類市場不僅中國有,在許多國家也都普遍存在。
“美國內這出甩鍋大戲已經被嚴重劇透,再演下去沒有意義。”趙立堅說。此前,美媒曝光了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向競選機構發送的長達57頁的備忘錄,該文件鼓動在應對疫情時積極攻擊中國。
針對美議員推出這一法案,俄羅斯《觀點報》13日援引俄聯邦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的話稱,鑒于中國擁有強大的實力,若美國真的有制裁行動,到時候不知道誰將更多地“懲罰”誰。普什科夫說,美國不止一次地卷入“失敗”的沖突中,相對較近的是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若美國過度使用外交力量與中國對抗,其世界霸主地位或將“加速衰落”。
《環球時報》記者13日從相關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對美國國內就疫情針對中國的濫訴極為不滿,中國政府已在著手準備對一些炮制反華議案的國會議員、密蘇里州以及美方相關個人和實體采取必要懲戒措施。
據香港《南華早報》13日報道,與一些華盛頓政客污蔑中國“隱瞞疫情”不太一樣,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12日在參議院作證時表示,中國衛生部門去年12月31日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發現“一系列肺炎病例”兩天后,他的同事就與北京同行取得聯系。“我自己在1月3日與中國同行進行科學層面的討論,”雷德菲爾德說,“我認為我們的互動非常好,這與更廣泛的政府層面不同。”
“憤怒不能取代政策”
對于當下的中美關系,國際社會不乏擔憂的聲音。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說,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危機面前,中美關系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急需重癥監護”。奧巴馬時期負責中國政策的前白宮官員何瑞恩表示,美中關系從“競爭”走向“對抗”,即從“試圖比對方更具競爭力”到“試圖傷害對方,以加強自己的實力”。
“憤怒不能取代政策。”曾擔任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克里斯托弗·希爾12日在美國《外交事務》網站撰文說,與其說美國政府正擴大聯盟,推動形成有效的外交政策,不如說是通過將惡意動機強加到他國身上,制造恐慌。“對中國的恐懼與厭惡不能給美國抗疫帶來自信和團結。”希爾寫道,“特朗普政府基本沒有努力給對華關系引路,而中國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屈服于美國的頤指氣使”。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3日說,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如何開脫美國遭受疫情沖擊比其他國家更加慘痛成為一個“巨大的政治問
題”,更何況距離11月大選只剩下6個月時間。將矛頭指向中國可以輕松地將“鍋”一甩了之,但這勢必會讓兩國關系雪上加霜。
令人警惕的是,為了拼選舉,民主黨參選人、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似乎也打算將矛頭對準中國。據英國路透社13日報道,拜登高級顧問杰克·蘇利文稱,競選團隊準備推出政策,說明拜登的政府將如何更好地應對中國。“拜登打算做兩件事:要特朗普為對華政策的一系列災難性失敗,以及為其‘言論強硬,行動軟弱負責”。蘇利文說,特朗普破壞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系,削弱了美國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這實際上幫助了中國,而拜登將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向中國施壓。他稱,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美國人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沒有得到多少回報。“總統想推動中國改變,這很好。”蘇利文稱,“但人們是根據改變的結果來評價你,并非推動這個行為。”
路透社說,拜登團隊的言論實際上是種“反擊”。特朗普競選團隊將拜登稱為“熱愛中國的參選人”。《紐約時報》認為,這是特朗普團隊設下的一個“中國陷阱”。在“9·11”恐襲后,美國發動一場反恐戰爭,其間,試圖采取比極右翼鷹派還要鷹派的民主黨人辜負了自己的政黨,給拜登留下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污點。現在,真正把美國安全放在首位的兩黨人士面臨一個選擇。尤其是拜登,他有機會選擇是“栽進”這個陷阱,還是換一種策略,表達反對一場不必要的“新冷戰”的立場,以顯示自己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美“抗疫隊長”與總統觀點相左
為了自身政治利益,美政府不僅“甩鍋”,而且正強行推動經濟復蘇。有美國“抗疫隊長”之稱的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12日對急于“解封”發出強烈警告。他說,“確實存在一種風險,那就是你可能會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疫情”,這不僅會帶來一些本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而且“會讓你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倒退”。
BBC稱,12日舉行的美國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與退休金委員會聽證會是自特朗普兩個月前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國會議員第一次有機會對政府官員開展公開質詢,也是福奇近期首次在特朗普不在身邊的場合向公眾講話。他自稱與總統“并非對抗關系”,但其對疫情的描繪與特朗普明顯不同。當被問及學校能否在今秋安全復課時,福奇說,那時候有效療法或疫苗到位很難實現。他認為,第二波疫情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可能發生的”。
公共衛生專家與共和黨政客的沖突在參議員蘭德·保羅與福奇的尖銳交鋒中展露無遺。“盡管我很尊重你,福奇博士,但我不認為你能一錘定音,你不是唯一做決定的人。”堅稱孩子需要重返校園的保羅這樣說。福奇對此說,他的建議是“基于科學證據,而不是經濟或社會擔憂”,“我們最好非常小心,尤其是涉及兒童的時候”。另據外媒報道,由于共和黨參議員的阻攔,美參議院13日未能一致通過立即發布疾控中心于4月底制定的重啟經濟指南的決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稱,對于特朗普是否應該更謹言慎行,或者福奇過于危言聳聽,共和黨陷入了分裂:保羅認為,福奇的言論不應被給予“不成比例”的關注;共和黨議員穆爾科斯基、加德納等人表示,是否重啟經濟應該聽專家的。
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在《聯合早報》撰文說,在新冠疫情中,特朗普與蓬佩奧等人不斷向國內和國際傳播“政治病毒”。其結果是,美國兩黨政治分裂加劇,先為防疫物資分配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繼而又在“解封”議題上意見相左;世界抗疫多邊合作遭到破壞,中美雙邊關系被進一步損害(詳見本報第6版)。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3日24時,美國累計確診病例137.2萬例,死亡病例逾8.2萬例。民主黨議員蒂姆·凱恩12日說,按照人口計算,美國的死亡率“是韓國的45倍”。▲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任重 柳玉鵬
“政治病毒為害甚于新冠病毒。”對于美國政府在疫情危機中對內加劇兩黨政治分裂,對外破壞世界多邊抗疫合作,進一步損害中美關系,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撰文形容,華盛頓染上了“政治病毒”。這種病毒仍在擴散。當地時間12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聯合8名議員提出所謂的“2019年新冠病毒問責法”稱,若中國不配合國際調查,不全面說明疫情暴發的過程,將授權白宮實施制裁。“美國會個別議員提出有關議案,完全罔顧事實,妄圖通過搞有罪推定式的‘調查向中方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這極不道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如是反擊。《環球時報》記者13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準備對美就疫情的濫訴活動進行反制。“甩鍋大戲”是特朗普政府為贏得6個月后的大選給自己尋找的出路之一,另一個是強行推動經濟重啟。美國《紐約時報》說,美國頂級流行病專家福奇12日在聽證會上針對“解封”過早“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圖景”,“你可能會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疫情”,而這與特朗普的說法大相徑庭。
美議員繼續表演“已被嚴重劇透”的“甩鍋大戲”
格雷厄姆等美國議員12日提出的“2019年新冠病毒問責法”要求特朗普在60天內向國會提交證明,以說明中國向美國及其盟友或者世衛組織等機構領導的新冠病毒調查提供了“全面交代”,否則將授權總統實施制裁,手段包括凍結資金、發布旅行禁令、禁止中企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等。格雷厄姆在聲明中聲稱,“我相信,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欺瞞,病毒不會出現在美國”,并要求中國關閉“濕貨市場”。
據《紐約郵報》報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12日稱,有間接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或者活禽市場,“無論哪一個,對中國來說都不是好答案”。他還聲稱,“過去20年里,有5種流行病來自中國”。
趙立堅13日表示,中國根本沒有西方所謂的野生動物濕貨市場。人們常說的是農貿市場和活禽海鮮市場。這類市場不僅中國有,在許多國家也都普遍存在。
“美國內這出甩鍋大戲已經被嚴重劇透,再演下去沒有意義。”趙立堅說。此前,美媒曝光了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向競選機構發送的長達57頁的備忘錄,該文件鼓動在應對疫情時積極攻擊中國。
針對美議員推出這一法案,俄羅斯《觀點報》13日援引俄聯邦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的話稱,鑒于中國擁有強大的實力,若美國真的有制裁行動,到時候不知道誰將更多地“懲罰”誰。普什科夫說,美國不止一次地卷入“失敗”的沖突中,相對較近的是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若美國過度使用外交力量與中國對抗,其世界霸主地位或將“加速衰落”。
《環球時報》記者13日從相關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對美國國內就疫情針對中國的濫訴極為不滿,中國政府已在著手準備對一些炮制反華議案的國會議員、密蘇里州以及美方相關個人和實體采取必要懲戒措施。
據香港《南華早報》13日報道,與一些華盛頓政客污蔑中國“隱瞞疫情”不太一樣,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12日在參議院作證時表示,中國衛生部門去年12月31日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發現“一系列肺炎病例”兩天后,他的同事就與北京同行取得聯系。“我自己在1月3日與中國同行進行科學層面的討論,”雷德菲爾德說,“我認為我們的互動非常好,這與更廣泛的政府層面不同。”
“憤怒不能取代政策”
對于當下的中美關系,國際社會不乏擔憂的聲音。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說,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危機面前,中美關系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急需重癥監護”。奧巴馬時期負責中國政策的前白宮官員何瑞恩表示,美中關系從“競爭”走向“對抗”,即從“試圖比對方更具競爭力”到“試圖傷害對方,以加強自己的實力”。
“憤怒不能取代政策。”曾擔任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克里斯托弗·希爾12日在美國《外交事務》網站撰文說,與其說美國政府正擴大聯盟,推動形成有效的外交政策,不如說是通過將惡意動機強加到他國身上,制造恐慌。“對中國的恐懼與厭惡不能給美國抗疫帶來自信和團結。”希爾寫道,“特朗普政府基本沒有努力給對華關系引路,而中國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屈服于美國的頤指氣使”。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3日說,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如何開脫美國遭受疫情沖擊比其他國家更加慘痛成為一個“巨大的政治問
題”,更何況距離11月大選只剩下6個月時間。將矛頭指向中國可以輕松地將“鍋”一甩了之,但這勢必會讓兩國關系雪上加霜。
令人警惕的是,為了拼選舉,民主黨參選人、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似乎也打算將矛頭對準中國。據英國路透社13日報道,拜登高級顧問杰克·蘇利文稱,競選團隊準備推出政策,說明拜登的政府將如何更好地應對中國。“拜登打算做兩件事:要特朗普為對華政策的一系列災難性失敗,以及為其‘言論強硬,行動軟弱負責”。蘇利文說,特朗普破壞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系,削弱了美國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這實際上幫助了中國,而拜登將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向中國施壓。他稱,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美國人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沒有得到多少回報。“總統想推動中國改變,這很好。”蘇利文稱,“但人們是根據改變的結果來評價你,并非推動這個行為。”
路透社說,拜登團隊的言論實際上是種“反擊”。特朗普競選團隊將拜登稱為“熱愛中國的參選人”。《紐約時報》認為,這是特朗普團隊設下的一個“中國陷阱”。在“9·11”恐襲后,美國發動一場反恐戰爭,其間,試圖采取比極右翼鷹派還要鷹派的民主黨人辜負了自己的政黨,給拜登留下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污點。現在,真正把美國安全放在首位的兩黨人士面臨一個選擇。尤其是拜登,他有機會選擇是“栽進”這個陷阱,還是換一種策略,表達反對一場不必要的“新冷戰”的立場,以顯示自己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美“抗疫隊長”與總統觀點相左
為了自身政治利益,美政府不僅“甩鍋”,而且正強行推動經濟復蘇。有美國“抗疫隊長”之稱的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12日對急于“解封”發出強烈警告。他說,“確實存在一種風險,那就是你可能會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疫情”,這不僅會帶來一些本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而且“會讓你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倒退”。
BBC稱,12日舉行的美國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與退休金委員會聽證會是自特朗普兩個月前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國會議員第一次有機會對政府官員開展公開質詢,也是福奇近期首次在特朗普不在身邊的場合向公眾講話。他自稱與總統“并非對抗關系”,但其對疫情的描繪與特朗普明顯不同。當被問及學校能否在今秋安全復課時,福奇說,那時候有效療法或疫苗到位很難實現。他認為,第二波疫情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可能發生的”。
公共衛生專家與共和黨政客的沖突在參議員蘭德·保羅與福奇的尖銳交鋒中展露無遺。“盡管我很尊重你,福奇博士,但我不認為你能一錘定音,你不是唯一做決定的人。”堅稱孩子需要重返校園的保羅這樣說。福奇對此說,他的建議是“基于科學證據,而不是經濟或社會擔憂”,“我們最好非常小心,尤其是涉及兒童的時候”。另據外媒報道,由于共和黨參議員的阻攔,美參議院13日未能一致通過立即發布疾控中心于4月底制定的重啟經濟指南的決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稱,對于特朗普是否應該更謹言慎行,或者福奇過于危言聳聽,共和黨陷入了分裂:保羅認為,福奇的言論不應被給予“不成比例”的關注;共和黨議員穆爾科斯基、加德納等人表示,是否重啟經濟應該聽專家的。
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在《聯合早報》撰文說,在新冠疫情中,特朗普與蓬佩奧等人不斷向國內和國際傳播“政治病毒”。其結果是,美國兩黨政治分裂加劇,先為防疫物資分配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繼而又在“解封”議題上意見相左;世界抗疫多邊合作遭到破壞,中美雙邊關系被進一步損害(詳見本報第6版)。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3日24時,美國累計確診病例137.2萬例,死亡病例逾8.2萬例。民主黨議員蒂姆·凱恩12日說,按照人口計算,美國的死亡率“是韓國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