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暮冬
薄薄的紗,耀眼的光。一間小屋,一張書桌,一個平板和散落的書本,淺淺地勾勒出我和我的傾城時光。
屋內昏昏沉沉,薄紗透進的光懶懶散散地被打散在各處,定時鬧鐘的滴滴作響聲喚醒沉睡的我。起身望向窗外,朝陽東升。簡單的洗漱用餐后,我回到那間小屋,坐到那張木桌前,看著占據高地中央的“新將軍”——平板,開始了被“將軍”指導作戰的一天。
一條語音“嗖”地一下過來了。“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北美,下面把圖冊拿出來……” 親切的聲音仿佛老師正在我面前,熟悉的話語讓我倍感親切。手忙腳亂地在一堆卷子中找圖冊,打開內頁,這時一連串的語音如連珠炮似地飛過來,我一手把著書,另一只手去點開語音,耳朵仔細地聽著語音內容,眼睛飛快地掃過書上的內容,一眼抓住那個小小的島嶼,在書堆中拿起一支筆,找到圖冊空白的地方開始標注。一連串的操作,眼耳手的協調好不迅速,仿佛如臨大戰般準確細致地聽從指揮,在征服地處插上勝利的紅旗。又一條語音過來了:“剛才分析了那么多,那么請問北美的西側山脈是哪兩個板塊擠壓形成的?”我靈光一現,答案立刻浮現在眼前,壓抑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鄭重地敲下答案,發送的綠色框框好似也承載著我激動忐忑的心,順著網絡一直遞到老師面前。幾秒鐘的等待卻也是漫長而煎熬的,想著答案是否有錯時,一個豎起大拇指的小表情順著網絡走到了我的面前。這一個小小的表情承載著表揚與鼓勵,帶著幾月未見的濃濃師生情,與我撞了個滿懷,撞出了喜悅與激動。疫情面前,一個表情一句鼓勵就能打破冰冷的屏幕,將熱血與情義源源不斷地輸入我的心間。
屏幕是冰冷的,網絡是無情的,但人與人之間密切的關聯是切不斷的。哪怕即使如今我坐在屏幕這邊,老師坐在屏幕那邊,但我們的熱情并沒有因為疫情而下降,上課所得到的知識并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師生濃濃的情義順著網絡傳遞到每家每戶,微信群里調節氣氛的表情包,老師鼓勵的小手勢,地理課上潛水“偷聽”的歷史老師……疫情當前,在家上課并不是令人煎熬的。在家上課亦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趨勢,而我們只不過是在疫情下率先體驗了這個先進有趣的上課方式。在家上課,課程已不再是孤單獨立、對外隔絕,只對內開放的一個個個體房間,在家上課打破常規的老師講課方式,仿佛魚缸里的魚游入大海,走出了寂寞的房間,見到了五彩斑斕的世界。語文講的邏輯思維在數學中同樣能遇上,政治地理歷史老師在大群中合體,從各個角度分析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政治經濟、以往歷史。在家上課,享受與欣賞并存,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