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鵬
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僅能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還可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堿平衡。但是,和人體大多數實質性器官一樣,腎臟也可能發生惡性腫瘤。
腎癌是起源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學術名詞全稱為腎細胞癌,又稱腎腺癌,簡稱為腎癌。腎癌是泌尿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泌尿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為第二位,僅次于膀胱癌。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兒童惡性腫瘤的20%左右。腎癌的男女發病率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據統計,男女之比為2∶1。近年來,腎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長,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腎腫瘤發病率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長,目前各地區發病率不盡相同,差不多是4.5~5.6/10萬。
腎癌的病因十分復雜,目前的研究對其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一些因素可以肯定是腎癌發病的原因。
首先,大量科學研究都認為,吸煙是導致腎癌重要原因。吸煙人群發生腎癌的風險是不吸煙人群的兩倍,長期吸煙的人群患病風險更高。如果戒煙,腎癌的發病風險會逐年下降。
其次,有研究表明,肥胖也是腎癌的高危因素。肥胖程度一般用體重指數(BMI)來表示,體重指數增加,則患腎癌的危險性增加。肥胖增加腎癌風險的具體機制還未明,可能和肥胖增加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釋放,或者與脂肪細胞釋放的一些細胞因子相關。
再次,一些大型研究顯示高血壓和其相關藥物使用可能是腎癌發病因素。高血壓患者、使用利尿劑特別是噻嗪類利尿藥以及其他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患腎癌的危險性會增加1.4~2倍。很難區分到底是高血壓本身還是抗高血壓藥物引起腎癌,因為在所有研究中這兩者往往都是同時存在的。但是若能更好地控制血壓,那么腎癌的發病風險會下降,因此抗高血壓藥物可能不是腎癌發病風險。
有報告表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腎癌:腎癌患者中14%患有糖尿病,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5倍。一些藥物對腎臟有一定毒害作用,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人群患腎癌的發病率也高于正常人。
除此之外,有研究發現,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會導致腎癌發病風險上升,富含水果、蔬菜的飲食則能夠降低患病風險。長期接觸金屬的工人、石油化工工人、放射工作者等職業也被認為有增加腎癌發病的風險。
和所有癌癥一樣,腎癌不會傳染。一般情況下腎癌也是散發型,多數和遺傳因素沒有關系,但確實有一部分腎癌是具有遺傳性的,遺傳性腎癌約占全部腎癌總數的2%~4%。已明確的遺傳性腎癌包括VHL綜合征(雙側多發的腎透明細胞癌和腎囊腫)、MET基因相關的遺傳性乳頭狀腎細胞癌(I型)、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異常引起的遺傳性平滑肌瘤病和腎細胞癌(非I型乳頭狀腎細胞癌)、BHD綜合征(多發性腎嫌色細胞癌、雜合性嫌色細胞和嗜酸細胞腎腫瘤、乳頭狀腎細胞癌)、HRPT2基因相關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頜骨腫瘤綜合征(混合型上皮和基質腫瘤、乳頭狀腎細胞癌)。
腎癌早期癥狀較少且不典型,人們往往較難察覺。腎癌的典型“三聯征”是血尿、腰痛和腹部腫塊,但是只見于不超過10%的患者;且一旦出現,則高度提示腎癌局部晚期。10%~40%的患者可出現副瘤綜合征,表現為高血壓、貧血、體重減輕、惡病質、發熱、紅細胞增多癥、肝功能異常、高鈣血癥、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經肌肉病變、淀粉樣變性、溢乳癥、凝血機制異常等改變。此外,腎癌可能發生轉移,其癥狀或體征可能由轉移灶引起,最常見轉移的部位是肺、淋巴結、骨、肝臟和腦,可出現骨痛、持續性咳嗽、咳血、神經麻痹等癥狀,20%~30%的患者因腫瘤轉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癥狀就診。
近年來健康體檢越來越普及,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有所進步。臨床上40%以上的腎癌是體檢或其他原因檢查時而偶然發現的,這些患者大部分為早期病變,并沒有明顯癥狀,預后良好。所以,定期體檢很重要。特別是對于腎癌的篩查,幾乎所有的腎癌都可以通過彩超發現(彩超可以發現5mm以上的腎臟腫瘤),簡單易行。如果彩超檢測懷疑腎腫瘤,則需要通過增強CT檢查進一步確定。90%以上的腎癌通過增強CT就可以臨床確診。
鑒于腎癌可能發生轉移,通常情況下,懷疑腎癌,除了需要做腎臟的增強CT,還需要做肺的 CT掃描;如果出現骨骼的疼痛,則需要做全身骨掃描判斷是不是有骨轉移;如果有頭痛等表現,就需要做頭顱的檢查是不是有腦轉移等。
需要提醒的是,常見的一些腫瘤標志物檢查如癌胚抗原、糖類抗原、甲胎蛋白等在腎癌患者中并不會升高,所以目前做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并不能判斷是不是腎癌,體檢的時候也不要因為這些“腫瘤指標”正常就認為自己沒有癌癥。
腎癌的治療原則是:對局限性或局部進展性(早期或中期)腎癌患者采用以外科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對轉移性腎癌(晚期)應采用以內科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
其中,外科手術治療通常是腎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也是目前被公認可治愈腎癌的手段。早期腎癌復發率低于10%,對早期腎癌患者可采用保留腎單位手術(保留腎臟的手術)或根治性腎切除術,術后恢復后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多數人可以回歸正常工作。目前,早期和中期腎癌患者手術后尚無可推薦的輔助治療方案,用來有效預防復發或轉移。因此,患者術后一定要根據醫囑定期隨訪,以判斷腫瘤有沒有復發或者轉移。
腎癌術后的飲食沒有特殊的禁忌,但因為根治性腎切除術患者術后只有一個腎臟,保留腎單位手術患者術后腎功能儲備也會受少許影響。所以,患者在手術后飲食上還是應注意少吃對腎臟負擔過大的食物比如野菜、野生菌類、動物內臟、海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