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事要‘馬上就辦,要通過督促檢查落實‘真抓實干。”“希望大家不僅要弄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還要弄清楚‘允許干什么‘應當怎么干”……習近平的這些話,體現了他站在群眾角度和國家層面考慮問題的大局觀。
從1985年6月到廈門任職,到2002年10月辭去福建省省長一職調往浙江,習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多。其中,1990年4月,習近平從閩東的寧德地委書記調任福州的市委書記,在這里工作了整整6年。
近日,記者采訪了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建勇,他作為親歷者回憶了習近平主政福州的一些細節。
“豆腐塊”文章引出“馬上就辦”“真抓實干”
1991年1月14日,習近平在這一天的《福州晚報》一個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豆腐塊大的報道,內容大致講的是福州需要一本市民辦事指南。這篇報道引起他的高度重視。他馬上組織研究市民辦事的各種流程和難點,在50個小時之內就編寫了一份《福州辦事指南》,并且第一時間在報紙上發布消息。
接下來,習近平召開市委工作會并作講話,要求機關干部對群眾的訴求給予充分重視,講求工作實效,少說空話、狠抓落實。這次工作會議的3天后,習近平又提出,“要抓住那些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群眾的事要“馬上就辦”。同時要抓為群眾辦事落實效果的督導工作,即使完成了,也要回頭看,通過督促檢查落實“真抓實干”。
此外,他還不斷創造更好的硬件條件和制度條件,著力提高干部為群眾服務的效率。他提出,把為群眾辦事置于優先位置,在辦事效率提高的同時,公務人員的勞動也需要制度化、規范化。
比如,想提高一個地區的治安水平,解決的辦法不能是讓警察每天加班不休息。今天通宵加班了,明天是不是就要休息一天?否則身體受不了,第二天的工作也做不好。搞突擊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長此以往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把制度建設跟上,以制度合理調配人力資源,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福州當時搞了全國首個一條龍服務的“一棟樓辦公”,讓一系列手續可以在一個地方高效完成,讓群眾辦事少跑腿。
“軍隊在忍耐,人民要疼愛!”“部隊的事,是國之大事,也是不尋常的特事。既然部隊的事是特事,那就要特事特辦。”在習近平看來,鞏固國防、支持軍隊建設,是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當時在福州軍地也流傳著一句話:“軍隊在忍耐,人民要疼愛!”這句直白、簡單而又活潑的語言,說出了軍隊與人民和政府的魚水之情。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國經歷了一個物價普遍上漲的階段,但軍費增長卻相對滯后,這就造成部隊伙食水平無形下降。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習近平要求地方必須給部隊提供“四個一”,就是:一個好食堂、一塊好菜地、一個好飲水、一個好豬圈。要求一提出來,下面就抓緊去落實,隨后習近平就下基層去檢查落實情況。
當時因為福建本地不生產黃豆,習近平專門批示要求糧食部門從外地調一批黃豆來供應部隊。隨后,習近平又專門要求調配一批面粉,并增加部隊的糧油供應。
一次,去駐在沿海高山的部隊調研期間,習近平到官兵們的宿舍視察,伸手到戰士的床鋪上一摸,發現被褥比較潮,覺得戰士們睡起來會很不舒服。他立即指示買一批電熱毯送給部隊。
1992年7月7日,福州市發生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這場洪水把上游大量的雜草沖下來,堵塞了福州市東南水廠的全部進水口,導致供水中斷,危及群眾生活。當時唯一的辦法,是有人潛到幾米深的水下,將水草殘渣清理出來。但這個工作對非專業人員來說太危險,必須求助于專業潛水的戰士。習近平讓負責同志給海軍某部打電話求援,海軍立即派出十幾名潛水員,拉了幾車的裝備趕到現場。習近平還囑咐說:“水里太涼,體力消耗太大,你們去買一些高能量的食品給這些戰士吃。”
弄清楚“允許干什么”“應當怎么干”
1992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一個政策咨詢調研會。有的同志講了當時流行的“紅燈論”:“遇到紅燈繞道走,遇到黃燈搶著走,遇到綠燈快快走。”這個論調大致的意思是只要沒有嚴重違反原則,就可以大干快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演變成“黃燈趕快搶,紅燈也可以試著闖一闖”。
對此,習近平嚴肅指出,我們不能搞這種“紅燈論”,我們都希望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加快地區發展速度,愿望都是好的,但違反中央原則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希望大家不僅要弄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還要弄清楚“允許干什么”“應當怎么干”。習近平這段話,充分體現了他站在國家層面和戰略高度考慮問題的大局觀。
在日常工作中,因為有大局觀,他就能把握好“張弛有度”的原則。他提倡“今日事今日畢”。當地干部跟他工作,并沒有什么無休止的“5+2”“白加黑”。遇到一些需要集中處理的工作,有時候也會晚上燈火通明,大家一起加班。但干部們并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工作壓力。這是因為,習近平有很合理的工作規劃,整個機關的協調性很好。
(《學習時報》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