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遺囑想法的年輕人多來自高危職業,如貨車司機、醫生等。他們普遍都是30歲以上的已婚或者離異人士,只想把財產留給自己想給的人。以前人們忌諱遺囑,覺得遺囑與死亡掛鉤。但在今日,遺囑更像是訂立者給繼承人的一種祝福和期許。
近來,“90后開始立遺囑了”引發熱議。今年27歲的遺囑咨詢師何柳負責遺囑的前期咨詢事宜。工作中,她獲知了溫馨或無奈的家庭故事,看到了另一種人生百態。
“奇葩”遺囑背后
游戲賬號能寫進遺囑嗎?從傳統來看,遺囑訂立大多數與實際資產有關,除房產、汽車等常見的顯性資產外,微信、支付寶等平臺內的虛擬資產繼承問題,才是當代年輕人關注的熱點。何柳接待過不少前來咨詢虛擬資產繼承的90后,但他們大都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非真正想要訂立遺囑。
“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一般的游戲賬號,根據與游戲開發公司的規定,更換身份賬號容易導致銷號重來,列入遺囑不太合適。”登記中心主任盛楓說,目前登記中心尚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人訂立遺囑,網上所言的將虛擬資產列入遺囑也無法成行。
何柳介紹,遺囑分為公益遺囑和商業遺囑。公益遺囑免費為60歲以上、資產不超過兩套房的老人,提供咨詢、登記和保管服務;商業遺囑面向大眾,按資產比例收取一定費用。但無論何種遺囑,都有嚴格的審核制度。
“立遺囑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要講求遺囑的合法性,要經得起考驗。若是一些出格的意愿,不可能給他立。”6年多來,四川遺囑服務中心負責人黃全文婉拒了不少不具備合法性的遺囑訂立意愿。
市民王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庭生活不幸福,不愿未來自己的財產“便宜”了家人,希望通過訂立遺囑的方式,將資產留給年輕時暗戀的女神,但女神毫不知情。“接受從天而降的資產,會給女方的家庭帶來怎樣的誤會和后果?他太過于想當然了。”黃全文說。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空巢老人”現象逐漸嚴峻。兒女不在身邊陪伴,“狗兒子”“貓女兒”填補了老人們的孤單生活。黃全文、何柳都遇到過老人想把自己的財產留給寵物,而不給兒女的事件。得知貓狗無法作為遺囑繼承人,不少老人決定將資產捐獻給寵物公益機構。
透過這些不同尋常的遺囑意愿,何柳發現,如何重拾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是隱藏在“奇葩”遺囑背后的深意,值得更多人思索。
年輕人的遺囑觀
有立遺囑想法的年輕人多來自高危職業,如貨車司機、醫生等。黃全文表示,這些年輕人普遍都是30歲以上的已婚或者離異人士,只想把自己的財產留給自己想給的人。
“相對隨性,對待立遺囑嚴肅但又不像老年人那么慎重。”何柳覺得這與年紀和觀念有關,這一次立遺囑對年輕人而言,可能只是其中一次,還有無數次重新訂立機會。而對老年人來說,則可能是唯一一次。
何柳在2018年春節和父母“交了底”,從銀行卡的密碼到網銀的賬號,一家三口坐在沙發上,統計了所有“家產”,還擬了草案。
之前,何柳覺得遺囑可有可無。轉變源于一次遺囑登記培訓會,授課老師在會上問:“你有幾張銀行卡,你父母知不知道?”她當時就愣住了。
“我很喜歡辦卡,卡多得有時候自己都數不清,更別說父母的了,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點,若有什么意外,沒有及時告知家人,確實很有可能會充公。”沉下心來,何柳也開始審視自己家庭中存在的風險。
《2018年度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立下的遺囑,比例高達47.6%。“大家的觀念變了,遺囑不只是為了防范糾紛,也能避免家庭財產損失。”登記中心副主任李穎拿杭州女白領小麗舉例:小麗是獨生女,她想繼承父母的遺產。但依據法定繼承,她的爺爺奶奶仍有繼承權,逝世后又轉給了叔叔伯伯,小麗根本無法單獨繼承父母遺產。
給愛人的幸福留言
《白皮書》中有一組數據還引發了網友爭議。2013至2018年間,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比例將近100%,該占比每年保持穩定水平。這也是所謂的“防兒媳防女婿條款”,即父母在立遺囑時,只想把財產單獨給自己的兒女,兒媳和女婿得不到一分一毫。
因為婚姻中的矛盾來立遺囑的人不少,讓何柳至今難忘的是秦芳。秦芳很早便離異了,女兒工作后她愈發孤單,便和鄰居蘇強走到了一起,他們想要結婚時,卻遭到了女兒的強烈反對。激烈沖突之下,女兒憤而離家,再也不愿意和母親往來。秦芳和蘇強婚后關系并不融洽,但都抱著“年紀大了相互照顧”的想法,繼續維持著婚姻關系。秦芳擔心自己去世后,唯一的住房會被蘇強占有。因為沒有其他的繼承人,她就想通過立遺囑將房子交給她的好友。
王婉容的經歷也令何柳印象深刻。一年前,她為了規避限購和方便貸款,和丈夫假離婚以便買房。但登記離婚后,房子買了,“夫妻倆”卻因為財產關系鬧了矛盾,一直沒有復婚。王婉容不僅擔心自己分不到房子份額,得不到應有的財產,也擔心以后前夫再婚,她多年的血汗錢還要養前夫的妻兒。她找到何柳詢問是否可以雙方訂立遺囑,將所有財產都給兒子。
何柳本以為有立遺囑意愿的,多是如秦芳和王婉容一樣有紛爭的家庭,以此來規避法定繼承。但一年來,她接待的上百名遺囑訂立人中,家庭和諧的占一半以上,這是她始料未及的。
正如不久前何柳接待的一名七旬老太太,她兒女雙全,家庭幸福,在女兒陪同下來訂立遺囑。因女兒經濟條件相比兒子更優越,又在丈夫過世時分到了部分家產,她就想將剩下的家產都給兒子。錄像時,老太太拿出自己早已寫好的信,抄了兩張“幸福留言”卡,希望未來兒女在沒有她的歲月長河中能相互扶持。
“遺囑是給所愛之人的‘幸福留言。”從業多年的李穎更懂其中深意,以前人們忌諱遺囑,是因老舊思想作祟,覺得遺囑與死亡掛鉤,不吉利。但在今日,遺囑更像是訂立者給繼承人的一種祝福和期許,將物質和愛一起傳遞。(《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