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位28歲的女性頭痛患者來到診室,自述頭痛病史已經有10年,記得18歲高考那年,每天復習到深夜,不知不覺中頭痛找上了她,當時以為是睡眠不足、精神緊張造成的,于是也沒看醫生。在此以后,嚴重時就吃止痛藥,一晃10年過去,現已經工作、結婚、生孩子的她,頭痛卻一直沒好,且越來越重,還伴有腰痛、頭暈、視物模糊、雙眼干澀、急躁易怒、失眠等。
近年來,我在臨床上治療近百名頭痛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這是因為女性發病多與精神有關。而女性的思維方式是其根源,精神需求高、情緒波動大、遇事總往壞處想是其三大特點。
辦證:肝郁氣滯,腎氣不足。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疏風。
基本方: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醋柴胡、郁金、川芎、白芷、羌活、細辛、防風、荊芥、薄荷、生石膏、菊花、蔓荊子。
方解:柴胡、郁金疏肝理氣;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菊花清肝明目;川芎性味辛溫,善于袪風活血止頭痛,為諸經頭痛之要藥,為君;薄荷、防風、荊芥輕而上行,善于疏風止痛、清利頭目,為臣藥;羌活、白芷均能疏風止痛,羌活長于治太陽經頭痛(后腦),白芷善于治陽明經頭痛(前額);細辛散寒止痛,長于治少陰頭庝;蔓荊子清熱、鎮靜,善于治療眶上神經痛。治療兩周,患者頭痛緩解,堅持1年多,基本治愈。
頭痛好發于女性,不管是月經前、過度勞累還是精神緊張都會頭痛。但是,大多數頭痛的女性都具備了一個特點——忍耐。只有實在忍不住了才看醫生,治療稍好一些,馬上又投入到工作與生活中,不再治療,反復十幾年也許就是大多數女性的選擇。
現代醫學將頭痛一般分為顱腦病變(如感染、外傷、占位、出血、血栓等)、顱外病變(如頸椎病、神經痛、眼耳鼻牙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等)、神經癥。其發生機制主要有:1.血管因素,各種原因導致的顱內外血管收縮、擴張及牽拉、擠壓等;2.具有痛覺的腦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收縮;3.五官和頸椎病變;4.生化因素和內分泌紊亂;5.神經功能紊亂等。但大多女性偏頭痛往往與月經期有關。
中醫認為頭痛的病因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頭痛多為外邪上擾清空,壅滯經絡,絡脈不通,不通則痛;內傷頭痛多由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引起。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氣郁化火,陽亢火升,上擾頭竅所致;或因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而致。因于腎者,多因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腎精損耗,髓??仗?,而發為頭痛。因于脾者,脾虛化源不足,氣血虧虛,清陽不升,頭竅失養而痛;或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濁陰不降,清竅被蒙而頭痛。
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外感頭痛多為實證,治以祛風散邪為宜;內傷頭痛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當隨證治之。
王國瑋 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出身于中醫世家,自幼隨父王鴻士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著名中醫疑難病、肝病專家)學習中醫,熟讀中醫經典。2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在繼承父輩治肝經驗基礎上,師古不泥古,提出“百病從肝治,治肝先實脾”的治肝思路,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探索出了一條發揮中醫特色、結合現代醫學治療各類肝病的道路,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