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智
慢性腸胃炎是一種非常多見的腸胃疾病,在生活環(huán)境、飲食習慣逐漸多元化的今天,慢性腸胃炎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作為慢性疾病,慢性腸胃炎的病情時時發(fā)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精神壓力,甚至在不干預治療的情況下,或者治療、護理不到位的時候,引發(fā)各種不良癥狀和并發(fā)癥。
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不少慢性腸胃炎患者總把希望寄托于特效藥,忽視合理飲食和生活規(guī)律。其實,對于慢性腸胃炎患者來說,“三分治七分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飲食方面。那么,慢性腸胃炎在保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哪些飲食原則呢?
每餐進食量不宜太多,七分飽為宜。除正常三餐,可以考慮2~3次的加餐,比如兩餐之間各安排一次加餐,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減輕腸胃負擔。但睡前兩小時內盡量不再吃東西,否則容易導致胃酸反流。
出現(xiàn)慢性胃部疾病后,需要堅持清淡飲食的習慣,以減輕對胃部的刺激。應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物、肉湯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選擇用少油的烹調方式,如煮、蒸、燉等;要選擇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水果、蔬菜等,盡量選擇纖維素含量少、易于消化的蔬菜和水果,少吃韭菜、芹菜等纖維素含量多且難消化的食物;避免吃土豆、紅薯、洋蔥等產氣量多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脹氣;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少吃甜食、酸性的食物,以免引起反酸、胃痛等癥狀;避免吃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時不要吃過硬、過冷、過熱和過分粗糙的食物。
養(yǎng)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保持固定的就餐時間和進餐數(shù)量,能對患者胃腸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臨床上醫(yī)生應建議患者飲食調理時應搭配得當,有稀有干,有葷有素,做到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避免饑飽無常,徒增胃腸的壓力。
很多胃病患者都存在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進食快。而如果沒有充分咀嚼食物,會導致食物在進入胃腸的時候沒有成為食靡的狀態(tài),這就增加了胃腸的負擔,日子一長,就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情況。所以,建議慢性胃腸炎患者在進食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咽。如果能做到細嚼慢咽,適當?shù)厥秤靡恍┐旨Z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味的拒絕使用此類食物,會導致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攝入不全面,影響膳食平衡。
由于食物選擇的限制,膳食營養(yǎng)難以平衡,所以必要時,慢性腸胃炎患者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制劑。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由于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維生素B12的攝入,從而誘發(fā)貧血,此時應該適時進食適量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或者外源性補充維生素。
煙酒對胃黏膜的刺激很大,尤其是酒精,80%是在胃內被吸收的,不利于胃黏膜的恢復,甚至會導致胃部充血或者發(fā)生糜爛等情況,所以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一定不能抽煙喝酒。其他如進食寒涼或酸辣食物、濃茶、濃咖啡等,以及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藥物都會刺激胃黏膜,也應盡量避免。
平時沒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則容易使細菌滋生,并進入腸胃引發(fā)感染。因而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尤其是進入口腔的食物,若是出現(xiàn)變質就絕對不要再吃,飯前便后更是要清洗手部,減少細菌感染的幾率。
除了飲食調養(yǎng),患有慢性腸胃炎的人還要注意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保持精神愉快可以緩解病情。因為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fā)生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