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退的當下,對于公眾而言,做好個人防護并提高自身免疫力至關重要。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那么,提高免疫力,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保持樂觀情緒 有研究發現,當悲觀者積極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時,體內和免疫相關的白細胞數量會增多,身體狀況能夠得到顯著改善。所以,無論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其他疾病,我們都要正向思維面對,不要只往壞處看,留意事實和數據,以準確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
保證充足睡眠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對于每天睡7~8小時的人,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血液里的流感抗體只有前者的50%。充足的睡眠可讓身體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人體的細菌和病毒消滅。因此,建議成年人應保證7~8小時/天,老年人保證>6小時/天的睡眠。
堅持鍛煉 《英國運動醫藥學期刊》指出,每周運動5次以上的人,感冒持續的天數能縮短一半。運動能提高心臟泵血功能,使得血管壁上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通過血液循環在全身發揮作用。不過,運動太多也會影響免疫力,建議運動要“適量而頻繁”,每次不超過2小時,可選擇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
營養均衡 防“疫”期間,建議可多吃優質的蛋白質,如海參、牛奶、雞蛋、豆腐等。增加深海魚類的攝入量,如三文魚、金槍魚等,這些均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優質的蛋白質。此外,特殊時期應加量攝入新鮮蔬菜水果,蔬果中不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葉酸、鉀、鈣、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同時也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建議大家每天至少攝入4~5個品種。
加強心理建設 疫情發生后大家一般會出現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如焦慮、不敢與人接觸、反復洗手及清潔家中物品,甚至因為不安而失眠、抑郁、心情低落等,這些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們的免疫力。其實重視疫情是好事,這會讓人們杜絕僥幸心理,從而團結一致對抗病毒,但是也要注意正確的應對方式,不做盲目恐慌等無效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限制飲酒 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因為酒精對人體的每一部分都會產生消極影響,過量攝入更會給血液與心臟等器官造成負擔。
足部按摩 腳心中央凹陷處是腎經涌泉穴,手掌心凹陷處是心包經絡勞宮穴,如果經常搓腳心,可以使腿腳堅實,步履矯健。揉腳心的具體方法是:盤腿而坐,左手握住左腳趾,右手掌面搓右腳心,來回連續搓100次。換腳,也是來回連續搓100次,早晚均可。泡腳后順便揉腳心,效果會更佳。
少吃甜食 單糖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制造白血球,也影響它的活動力,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當人們吃下18~20茶匙(約200克)的糖,白血球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減少50%以上。 建議從少喝含糖飲料著手,改喝不加糖的綠茶、花草茶、水果茶,或是選擇白開水。另外,吃甜食也須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