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熊志翔
隨著人們對體檢的重視以及甲狀腺彩超在健康查體中的廣泛應用,在我國,甲狀腺結節已成為體檢報告中的“高頻詞”。甲狀腺結節是癌癥嗎?需不需要做手術?下面我將帶你全方位了解相關知識。
甲狀腺結節是年齡相關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長。有數據報道,在8650例體檢人群中,年齡在30~49歲的人群甲狀腺結節檢出率占比60%。
還有研究證實,除了年齡,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和性別、工作性質、情緒等也有關系。30~49歲的年齡段,工作壓力、精神狀態、激素水平等都處于人生較高的階段,這是此年齡段甲狀腺結節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女性甲狀腺結節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單純性甲狀腺腫多見于女性,女性與男性比約為7~9∶1,且本病常發生于青春期和妊娠期內,說明其發生可能與雌激素有一定關系。
甲狀腺結節指的是藏在甲狀腺中的小腫塊,通常無明顯癥狀,但若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
?當甲狀腺結節發展得較大時,可造成食管和(或)氣管的受壓、移位,出現吞咽困難、頸前壓迫感和憋氣、呼吸不暢;
?甲狀腺腫大致胸廓入口處狹窄時,可影響頭頸部和上肢的靜脈回流,造成靜脈充血,當患者上臂舉起時這種阻塞加重,患者會出現頭暈,甚至發生昏厥;
?甲狀腺結節或腺瘤內出血,可造成伴有疼痛的急性甲狀腺腫大,常引起壓迫癥狀;甲狀腺癌侵犯喉返神經可出現聲音嘶啞。
值得一提的是,甲狀腺結節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癌性的。以良性居多,對人體沒有什么影響,多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每年體檢時做甲狀腺彩超即可。但部分甲狀腺結節惡性腫瘤的風險及潛在的風險較高,需要對其進行評估與治療。
體檢報告的甲狀腺彩超TIRADS,會顯示甲狀腺結節為多少級,以此判斷是良性還是癌性。針對不同的級數也有各自的應對方式。
1類:正常的甲狀腺,無病灶,惡性風險為0。
2類:可確診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為0,臨床建議長期(12個月)間隔隨訪。
3類:良性可能較大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3%,臨床建議中長期(6個月)間隔隨訪。
4A類:有一定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3%~30%之間,臨床建議首選短期(3個月)間隔隨訪;次選細針穿刺活檢;若活檢結果為陰性,繼續短期隨訪。
4 B類:有相當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31%~60%之間,臨床建議首選細針穿刺活檢;若活檢結果為陰性,可短期間隔重復穿刺,或考慮手術治療。
4 C類:有極大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61%~95%之間,臨床建議首選外科手術治療;次選細針穿刺活檢后手術治療。
5類:可確診的惡性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94%,臨床建議立即外科手術治療。
6類:病理證實的惡性結節。
需要手術的甲狀腺結節包含:良性結節大于4厘米或有壓迫癥狀者;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診斷為癌癥的患者,特別是合并有BRAF等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突變者;細針穿刺未提示癌癥,但影像學檢查提示結節短期增大20%。
雖然目前甲狀腺發病率增高的部分原因尚不明確,但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甲狀腺結節的發病主要有生理和病理兩個方面,與過度富碘、缺碘、高氟、甲狀腺激素需要量增加、輻射、年齡、性別、精神狀態、工作性質、情緒變化等有相關性。因此建議大家,從均衡碘的攝取、避免輻射(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減少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等方面著手來預防甲狀腺結節。